无谓的咖喱战争 

(2011-08-20)

早报导读

李叶明

在刚刚过去的星期天,一群来自中国的新移民与本地朋友一起,走访了新加坡最后的甘榜——万国园,了解旧时的甘榜生活,体验久违的甘榜精神。之后大家还一起到附近的惹兰加由品尝本地最出名的印度飞饼(roti prata)。喜欢吃飞饼的都知道,真要欣赏这道美食,离不开随饼奉送、香味浓郁的印度咖喱。

这是随笔南洋网每年8月都会主办的“国庆周末系列游”活动之一。相关行程及活动内容早在5月就开始策划,在7月初敲定。其中品尝印度飞饼的安排,与一些新加坡人在网上发起的“大家一起煮咖喱”活动刚好在同一天,但这纯属巧合,两者没有丝毫关联。

新移民也爱吃咖喱

其实中国新移民吃飞饼,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没有哪一家印度飞饼摊的老板会觉得惊奇。我常光顾的那家印度小店,老板就曾对我说过,他还有几个老顾客也是中国新移民,“他们跟你一样,每次都要加多多咖喱,而且还至少要两种。”那家店最出名的就是咖喱。除了飞饼,他们也卖咖喱鱼头,味道比华人的咖喱鱼头要浓郁得多。

对于喜欢吃咖喱的中国新移民来说,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有数万新加坡人响应号召一起烹煮咖喱,为的是捍卫这道本地美食,捍卫新加坡人的生活方式。

可是新加坡人的生活方式究竟遇到什么挑战?咖喱这种美食又面对了什么危机呢?

其实都没有。这场被某些外国媒体称为“咖喱战争”的风波,只是因为一起发生在7年前的邻里纠纷。涉及纠纷的一方是本地印度人,另一方是来自中国的新移民。原因是那个新移民家庭受不了印度邻居天天煮咖喱的浓烈气味,于是投诉到社区调解中心。经调解,印度邻居最后让步,事情终于得到解决。

作为一名同样来自中国的新移民,我知道,这绝对是一起罕见的个例。因为我身边的朋友大都不排斥咖喱,即便有不能欣赏的,也决不会因为受不了它的气味而不允许他人享用。

我觉得,任何负责任的媒体,都不会拿一起罕见的个例来渲染对某一群体的情绪。何况是翻出一件多年前的旧事,何况是在报道中明显犯错,误导了大家对社区调解的认知。如果是一位有经验的记者,我认为,他至少应该了解一下其他中国新移民对咖喱的态度,如果他真的不知道的话。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