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苗蛮子 | 评论(3) | 标签:时事观点

近日,一组照片在微博上流传。照片的内容是几个外国游客进入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内参观并用闪光灯拍照。网友质疑其为何有“特殊待遇”。 管理部门回应称进入坑内的几名外国游客系来自美国史密森学会的专业团队,和兵马俑博物馆在展览方面有很多交流。

老外进入一号坑内拍照游览之事,其实算是“旧闻”:博主说,这组照片拍摄于去年10月18日下午三点左右。不过,这对于公众来说,也算是新闻,毕竟其中包含有公众欲知而又未知的要素——秦始皇陵兵马俑作为国家一级文物,有着严格的保护措施,怎能让几个外国人随意进入呢?更何况,俑坑内明明竖立“严禁翻越”的警示牌,而且当时修复人员就在旁边工作。

警示牌形同虚设,工作人员视若无睹,国人只能远观而老外却可近玩,面对围观群众的谴责,“老外露出淡定而高贵的笑容”……如斯情形,令人不免联想起那块耻辱牌——“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反差如此明显,莫不让国人蒙羞,而令“友邦”欣喜!其实也不必奇怪,我们向来就是这样,出口的商品总比内销的要好,对待老外总有这样那样的超国民待遇,而对待自己的同胞总是那么苛刻。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保管部主任赵昆称,这是专业团体在进行学术研究,而且“他们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不会出现触摸文物的行为”。虽然不必如一些网友那样给赵昆贴上“崇洋媚外”的标签,但也至少反映其对所谓的外国专家过度迷信的一面。

史密森协会的确是美国著名的博物馆机构,其与兵马俑博物馆也确乎有过“很多交流”。但这并不能因为其名头响以及双方多次交流,就可以破坏游戏规则,突破观赏文物的“禁区”。虽然,从宏大的角度来说,兵马俑也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学术研究无国界,但文明的载体却是有国界的。也就是说,即便是学术研究,也不能以破坏或占有他者的文物来实现,否则这与强盗赤裸裸地抢劫并无二致。

这些所谓的“专业人员”是否在坑内做“学术研究”,又是否表现出“较高的专业素养”,要看其具体的行为,而不是看其表面的名头和嘴上的说辞。从这组照片上来看,进入场地的几名外国人也并没有戴手套等护具;有的手拿矿泉水瓶,站在兵马俑旁合影留念;博主称,老外“拍完了忙着看照片”。而其中有一位女士身体的一半已没入兵马俑中。虽然照片只显示其背部,其肢体是否接触到俑体尚未可知,但如此近距离地合影,显然难逃抚摸俑体之嫌。凡此种种,所谓“专业素养”、“学术研究”,一切皆是神马浮云。

所谓的“学术研究”背后有着怎样的内幕,目前尚未可知。但此一事件也折射出了文物管理者文保意识的淡漠,同时也汇聚了社会公众对兵马俑保护问题的焦灼心态。兵马俑作为全民族共有而极易损毁的文化财富,容不得丝毫闪失。期待兵马俑的管理方能以此为鉴,做好文物的守护者。否则,一定会像故宫那样,“门”会越开越多!

苗蛮子的最新更新:

政府采购不是特权的狂欢盛宴 / 2011-08-25 10:11 / 评论数(1)农村食品沉疴不只是监管缺失 / 2011-08-25 10:11 / 评论数(0)“巨星演唱会”遇冷是一记响亮耳光 / 2011-08-25 10:11 / 评论数(1)慈善总会不妨改名为“避税组织” / 2011-08-20 13:11 / 评论数(2)“忐忑交警”、制服与人性 / 2011-08-20 13:11 / 评论数(2)

美国私立高中搜索引擎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