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日前宣布了调降美国主权债务评级这一历史性决定之后,中国官方新闻机构新华社立即发表了一篇措辞尖锐的社论,严厉抨击挥霍无度的西方国家“借债成瘾”。

文章斥责称:“美国政府必须接受痛苦的事实,仅仅依靠举债就能摆脱自己制造的麻烦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另外,它还提醒美国人,中国是他们政府债务最大的外国持有者。

在这种强烈的情感迸发背后,隐藏着这样的主张:与美国截然不同,中国是一个懂得“应量入为出这一常识”的国家。

事实上,截至2010年底,中国中央政府公开宣布的债务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7%左右——与美国的87%、英国的80%以及日本的210%相比,可谓是微不足道。

去年年底,标普及其竞争对手穆迪(Moody’s)均上调了中国的主权评级。标普当时给出的理由是,中国政府负债规模适中、外部资产规模庞大、经济前景乐观。

但中国政府并不完全像它自己所描述的那样,是一个勤俭、审慎的借款者。

当评估一个国家真实的债务状况时,评级机构通常会使用一个名为“政府负债总额”的概念。这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负债,以及社会保障资金。大多数发达国家(比如美国)的债务比率,都是用这个方式计算出来的。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地方及地区政府纷纷大举兴建基础设施,并因此积欠了巨额债务。这些债务通常是通过特殊目的融资工具融资获得,因为这些工具可让他们绕过要求他们维持预算平衡的法律规定。

经济研究公司龙洲经讯(GaveKal-Dragonomics)称,中国政府不同部门对地方政府债务总规模有着不同的估计,但一个比较权威的数字是:去年年底这些地方政府债务相当于GDP的约37%。

龙洲经讯估计,如果再将中国政府其它一系列显性与隐性的债务——比如铁道部容易膨胀的债务、那些代表国家放贷的所谓政策性银行发行的债券、以及国有银行体系中的不良债务——计算进来,那么中国实际的债务/GDP比例可能高达90%。

其他分析师认为,总债务比例更有可能在70%到80%之间,惠誉评级(Fitch Ratings)根据可获得的不透明、不充分的信息,做出了较为保守的估计:截至去年年底,中国政府负债总额约为GDP的48%。

重要的是,中国的债务负担远远超出它所愿意承认的水平,而且这些债务中大部分是过去几年累积起来的,源自于中国政府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举措。

惠誉中国银行业评级主管朱夏莲(Charlene Chu)指出:“虽然中国整体主权债务水平较低,但是这么多半主权行为通过银行体系发生,如果把某些或有债务包括进来,数字就会十分巨大。”

“人们忘了中国是通过银行体系来实施财政刺激方案的,而不是像其他国家那样,通过发行公共债券的方式。”

虽然中国的政府债务绝对比乍看上去的印象高出许多,但没有人认为债务危机正在临近。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大中华区研究部主管王志浩(Stephen Green)指出:“中国经济名义增长率达15%,税收收入约占GDP的26%,中国手中的火力显然比希腊要强。”

另一个关键因素在于,中国和日本一样,并没有在需要偿还时可能引发危机的大额外债。

此外,中国借债主要用于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这在未来会为中国带来经济效益。而以美国为例,大举借债是用于国防和社会福利项目,并不能给经济带来同样的推动。

中国的财政状况可能并不像中国政府希望我们认为的那样良好,但高速的经济增长掩盖了许多弊端,况且西方的处境远比中国差得多。

正因如此,中国官方媒体在西方资本主义者多年来的伪善说教后,终于找到了机会反戈一击。也因如此,它们觉得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宣称,所有美国人,无论是华盛顿的政客还是普通百姓,都应该认真反思,才能把美国从潜在的财政深渊挽救回来。

译者/何黎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