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首先反传统,把“血统”这两个字拆开,即“血液”加“传统”。拆开来的目的是说明,骆家辉流淌着中國人的血液,但骨子里是美国人的传统。

  中國人的血液

  骆家辉(Gary Faye Locke,1950年1月21日- ),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是来自台山市水步镇长塘村移民家庭的第三代。骆家辉的祖父早年从中國来到美国时不会说英语,他找到了一份帮人料理家务的工作,以换取学英语的机会。根据媒体报道,骆家辉是在美国廉租房里长大的,父亲是中餐馆老板。

  骆家辉于1997年至2005年间担任华盛顿州第21任州长,是全美首位华裔州长。

  骆家辉当选州长,美国媒体的一个评论就是其姓氏帮了个忙,相当多的投票者不知道Gary Faye Locke“并非白人”。这个姓氏的“美化”据说是其父辈刻意的,骆家辉自己不评论、不直接否认。

  一个中國化的姓氏,在西方生活多少有些“不方便”。对谁不方便,为什么不方便,不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

  骆家辉曾经两次回到家乡广东台山祭祖。第一次是1997年,他刚刚当选华盛顿州州长,带着父母和妻子回到故乡,当时闻讯赶来的同乡有好几万人,人们从村口的公路一直排到了水步镇。第二次是2006年,据在场人回忆,骆家辉在祖屋里进厅入房、爬上爬下,用数码相机对祖屋里里外外拍个不停,并不时向在美国长大的夫人李蒙做手势进行耐心讲解。临行前,骆家辉专门前往祖父工作过的店铺参观,还掏钱购买了两个国产单车铃带回去留念。

  美国人的传统

  在央视《对话》栏目里骆家辉说:“作为华裔美国人,我很自豪能够成为驻华大使,回到祖先的家园。我最希望的是我的父亲还在世,他一定会感到很自豪。”忆起刚刚去世不到一年的父亲,流露出一股难以掩饰的遗憾。

  然而,除了对“祖先的家园”依稀尚存的眷恋以外,提起此次来到中國,骆家辉更多的是站在“一个100%的美国人”的立场上。“我要向中國人民展示美国的价值观。”骆家辉直言不讳。

  骆家辉一家人风尘仆仆飞到中國,既没有随从,也没有警卫,亲自拎着大包小包抵达北京,此平民作风被《光明日报》通过文章《警惕骆家辉带来的美国“新殖民主义”》来批判,指他是表演给中國人民看,“暴露了美国以华治华,煽动中國政治动乱的卑鄙用心”。

  央视主持芮成钢竟然在达沃斯论坛上这样提问骆家辉:“听说您是坐经济舱来的,这是否在提醒大家,美国欠中國的钱?”

  骆家辉回应:“作为政府官员,不管是我们领事馆官员还是大使馆的,也包括总统的内阁成员,一般的规则就是坐经济舱。”

  由于美国价值体系的介入,中國传统意义上的骆家辉被赋予了另一种形象和新的内涵。流淌着中國人血液的骆家辉,其实使用美国人的符号来传达西方价值,那就是獨立人格和契约精神。

  如果说俭朴是中國人尊崇的美德,清廉是中华文化里的为官之道,那么,骆家辉有中國人的血统,相反,芮成钢等骨子里却没有中國人的传统;如果中國人都像芮成钢一样“当官就该摆阔,就该享受”,那么现在的中國人反而丢失了中國人的传统。

  从背包喝咖啡到坐旅行车,坐经济舱,这些“规则”突出的不仅是骆家辉强烈的个人意识,恐怕更多地体现了美国人“官民”的一种契约。“官民”有约:我信任你能比别人做得更好,我才选举你;经过实践考验,若你没有能力或丧失了原先的能力,我就把你选下去。怎么样才算做得好,没有统一标准,最低底线是,你总不能一上台,权柄在握就挥霍我的现有资源。所以, “官” 在“民” 面前只好谦卑,不敢随意贪污“民”财,因为“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弄不好被新闻监督,甚至被獨立司法判刑坐牢。

  若“当官就该摆阔”是中國人的血统,那么骆家辉在中國人面前抓住一切场合和机会,不遗馀力地展示自我,痛痛快快地丢掉这个“中國人的血统”。

  (文章来源:2011-09-22 刊登于台湾《旺报》,同日《中國时报》(电子版) 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谢盛友


中国报道周刊, 2011-09-25.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骆家辉有多少中国人血统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时事点评.

欢迎大家投稿,点这里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