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达 | 评论(0) | 标签:遗骨, 阵亡士兵

9月13日,抗战期间入缅作战的19位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的遗骸,回归阔别一甲子的祖国。我们不应忘记,目前仍有数万名远征军将士魂游海外,而自新中国建国以来参加境外战争时阵亡、并埋在当地的军人遗骸,更有11.5万具之多。中国政府已在近期悄然启动了境外烈士遗骸的墓葬迁移回国工作,预计将在2014年之前完成,而美国追念阵亡士兵的做法或可效仿参考。

——————————————————————————————

阵亡士兵中转站。

一名黑人女军官,一双黝黑的、灵巧的手,停留在死者净白瘫软的手上。遗体的每一处伤口和血痕,都受到周围工作人员最细致的一遍遍擦拭,试图还原其生前的状态,继而换上崭新的军装,配以勋章和勋带。他的遗物被精心收集起来,清除血渍、消毒和抛光。尽管追悼仪式是 闭棺的,遗容并不会展现在亲友眼前,可一等兵钱斯的遗体还是得到了最为郑重其事的对待。

这是电影《护送钱斯》中的一个场景,这部70分钟的电影改编自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提名影片,情节平淡到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曾参加海湾战争的上校,自愿护送在伊拉克战争中殉国的一等兵的遗体回乡安葬,以及一路上所见,所闻,所感。

海军陆战队的麦克上校,每晚睡前,第一时间上网查阅最新的伊战阵亡士兵名单。他祈祷,不要让我看见熟悉的人。一天早晨,他走进将军办公室,请求护送一等兵钱斯的灵柩回家。将军提醒说,你是一个高级军官,护送下级士兵与惯例不符。麦克说,这个19岁的孩子,和我来自同一个小镇。我没上战场,希望能为他做这件事。

这是一次漫长而特殊的旅行:从东海岸的特拉华州多佛空军基地出发,至西北部的怀俄明州的钱斯家乡小镇,全程超过3000公里。一路上,麦克都能感受到普通民众对护卫队和钱斯遗体的敬意。

灵车司机将麦克送至机场并嘱托他,“让他们家里都知道我们惦念着”;在海湾的美军基地,护送员们肃穆地前行,将死者的灵柩平稳地送上飞机,而其他的军人则轻缓地举起右手敬礼,以此告别死去的战友;机场票务人员得知麦克此行的身份后免费将其升到头等舱,并为拒绝脱下军装、旨在护送全程保持军人威仪的他进行个别安检;一位空姐将象征着护身符的十字架赠给了麦克,后来他将这份珍贵的礼物转赠钱斯的父母;在飞机上,一名打扮入时的女孩坐在他身旁,与朋友在短信中打趣说自己和一名帅帅的兵哥做伴。但当她得知麦克承担的任务后,立即正色以待,向他道歉并致敬;抵达目的地后,机长通过广播告知机上的乘客,“我们的此次航班还搭载着一名阵亡士兵,请大家留在座位上让护卫队员先下飞机。”在行李装卸口,当钱斯的遗体被慢慢运出时,所有乘客、机组人员、搬运工都停下来,脱帽,行注目礼,为这位素不相识的捐躯者祷告;在开往钱斯家的乡间公路上,一名卡车司机认出了行驶中的灵车,不时脱帽并开启前车灯致敬,一辆辆飞驰的汽车都打开车灯照亮前路,自发组成车队聚拢在灵车前开道,共同护送这名年轻的战士还乡……

葬礼在灵柩运抵家乡的第二天举行,仪仗队按军礼鸣枪致敬,礼毕后两面折叠整齐的国旗分别交到钱斯离异的父母手中,“来自美国总统、海军陆战队统帅,以及一个充满感激的国家,请接受这面国旗作为您的儿子对他的国家忠诚服务的证明,愿主保佑你!”当参加告别仪式的人群散去,苍茫的墓地只剩麦克和灵柩。他噙着眼泪面向身盖国旗入殓的钱斯,敬了最后一个礼,这是一个军人向另一个军人的告别。

返程途中,脱下军装换上便服的麦克仔细地填写任务报告,他提笔划去冰冷的“报告”一词,将标题改为“护送钱斯”。 “我看着他们抬着他走过了最后十五码,我觉得…只要他还在移动中,他就仍然活着,当他们将他安葬之后,他安息了。”

在现实当中,钱斯的叶落归根是美军“带每个人回家”文化的一部分——将寻获和收殓每一具战殁军人尸骨看作国家责任,并不惜工本地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这项费时费力、带有堂吉诃德色彩的计划,始于上世纪70年底,起先的重点放在越南,后在家属的压力下,开始将视线转向更大范围内的战斗失踪人员——冷战、朝鲜战争和二战期间下落不明的近8万名军人。

如此之多失踪人员,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望最终被寻获。对其中的一些人而言,找到其遗骨的概率甚至要低于发现他们生还的可能性。以冷战中的的失踪美军士兵为例,超过8成的人被认定为随搭载的船舶一同沉入大海,而这些都大大提高了搜寻的难度。与他们遭遇相似的,还有7100多人,约占全体失踪人员的一成。

JPAC(即“美军战俘及战斗失踪人员联合核查指挥部”的英文缩写),这个旨在负责搜寻并还原美军失踪将士遗骨的机构,成立于1973年,它的前身位于泰国,3年后迁至美国夏威夷的西卡姆空军基地。现共有425名工作人员的,隶属于美军太平洋司令部领导,依靠五角大楼的拨款运作。约六千万美元的年度预算乍看不少,但相比每年六千亿美元的军费开支可谓九牛一毛。

经费有限,搜寻活动的脚印又要遍及亚欧美三大洲和太平洋,处理停当与目标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关系就显得重要。“我们跟所有国家相处得都很好。没有阻挡我们执行任务的。”JPAC总指挥官弗劳尔向海外退伍军人协会介绍说。多数时候,搜寻行动不会被人为难。柬埔寨是最容易打交道的国家,而越南的繁文缛节则给搜寻行动带来过麻烦——曾有水下调查要在当地展开,但越南官员反对美军军舰在其海域内停留。

出乎多数人意料的是,朝鲜在这方面并不是“麻烦制造者”,甚至称得上相当配合,前提是双方每年对搜寻领域、调查团规模以及经费等问题进行磋商。截止2004年,美方在朝共发现了约220具士兵遗骨。即便是朝鲜宣布拥有核武器的2005年,在缴纳约500万美元的活动经费后,JPAC初期仍然能按计划在平壤近郊开展朝鲜战争失踪人员的遗骨收集活动。但后来两国关系持续恶化,为队伍的安全起见,在朝搜寻活动中止至今。2011年8月底,发生在朝鲜的一场特大洪灾为活动的恢复提供了契机。9月18日,美国宣布向朝鲜提供价值90万美元的人道主义救援物资,同一天,朝鲜宣布双方将就恢复寻找美军遗骨的议题举行会谈。

JPAC旗下拥有18个调查团队,一个典型的调查团由10-14名队员组成,团队由一名队长和一名法医人类学家带领,其团队成员包括中士、语言学家、随行医师、法医摄影师、军用爆破专家等多个身负特技的人,必要时,专业登山队员或潜水员也会加入。“一个小组的领导者最好具有法医人类学和考古学双重经验。”人类学博士约翰说。自从13年前加入JPAC后,他至少参与了25个任务。就是在约翰这样的人的带领下,一支支调查团跨越半个地球,穿过丛林,翻山越岭,在从地下开凿出的泥土中识骨寻踪,再马不停蹄地将发掘的遗骸和遗物送往远在本土的中心鉴别实验室进行甄别。

在那里,科学家们会动用一系列技术拆解并分析所有送来的物品,来确定失踪人员的性别、种族、身高和死亡年龄,有时还会涉及临死时的伤势或病理学特征(如关节炎)。当鉴别程序完结后,丧葬事务办公室会负责通知死者家属,接下来的就是重演《护送钱斯》中的魂归故里一幕:迁葬回国、送至亲人手中、举行军队葬礼仪式、出具报告、存入国家档案。

漫漫寻骨征途的辛劳自不待言。海军老兵詹姆斯就对调查团经历的一个彻骨寒夜记忆犹新:雨断断续续下了一整天,继之以雪,交加的雨雪浸湿了他正在挖掘的土地,戴上的手套10分钟内必然湿透,寒意随之传导到身体,所以他索性赤手空拳地开挖。意想不到的是,等待他们的还有一场冰雹。他站了半小时,眼见这些冰雹砸在身上,心想“下一个考验会是什么?”有队员打趣说,“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好的工作了。”

但这又是一份值得一做的工作。对于调查团来说,这项任务的意义不在于数字,而是关乎个体的生命价值,以及国家对牺牲者的态度。约翰一直保留着一封来自阵亡美军士兵妹妹的亲笔信——他在印尼找到了一具遗骸,后被证实为一位家乡在北卡罗来纳州的飞行员。“这封信对我来说意味着很多,她在里面写道,‘人们也许认为,70年过去了,我们都忘记他了,但我们对他的记忆从不曾消逝’。她说家人们一直想知道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也想知道他究竟会不会回来。”

《护送钱斯》的海报上写道:When one falls,another brings him home.(一个人牺牲了,总有人带他回家)而这正是今时今日美军现状的真实写照。为了上级所谓的“国家利益”,美国尚有超过30万名士兵驻扎在海外,这些人登山C-17运输机奔赴疆场,在伊拉克的莽莽荒漠里挎枪执勤,抑或是在阿富汗的崇山峻岭中匍匐前行。他们心知肚明,来时是站直的,而归去时或许不得不躺下——自己随时可能在一场未获全体国民认同的战争中失去生命;但他们同时也深信,作为一名军人而死,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崇,而那些带他们上战场的人,也会带他们回家。

吴达的最新更新:

朱镕基骂过谁? / 2011-09-10 14:34 / 评论数(32)“高铁体”背后的王勇平:代铁老大受过 / 2011-08-15 09:49 / 评论数(38)

美国私立高中搜索引擎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