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语言是宋代官话


丁启阵

 

几天前,我在《家乡话中保存了很多<水浒传>词语》一篇短文中提出:属于吴方言的我家乡浙东一带人民口中,今天仍然活跃着不少跟宋代故事、元明时期人创作的《水浒传》意思和用法都几乎完全一样的词语。这个现象,可能跟宋室南播、带去宋朝北方官话有关。


对此,有些网友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上述现象的根源为:《水浒传》的主要作者施耐庵就是江浙一带(有说是江苏的,有说是浙江的)操吴语之人,跟宋朝官话没有关系。换言之,《水浒传》的语言基础原本就是吴语,不是北方(中原)官话。


兹事体大,我无法保持沉默。


这里,我用如下方法论证《水浒传》的语言基础是宋朝官话,而不是吴方言:拙文中所列举的敝乡所保存跟《水浒传》一样的词语,有一些跟宋人诗文中的使用情况是完全一样的。就是说,敝乡保存的这些词语,意义和用法都和宋人语言(口语体)一样。请看例子:

 

1.吃


赵长卿【品令】:“你若待我些儿酒,尽吃得、尽吃得。”


戴复古【浣溪沙】:“说个话儿方有味,吃些酒子又何妨。”


方岳【酹江月】(寿老父)“唱个曲儿,吃些酒子,检点茅檐竹。”


无名氏【香山会】:“向神前发愿,烧香做咒。断了去、娼家吃酒。”


《简帖和尚》:“那官人接茶吃罢,看着王二道:‘少借这里等个人。’”


《简帖和尚》:“我出去三个月,小娘子和甚人吃酒?”


《杨温拦路虎传》:“官人,吃茶吃汤?”


《杨温拦路虎传》:“那官人吃了酒和肉,交茶博士也吃些。”

 

2.箸


晁端礼【金蕉叶】:“楼头已报冬冬鼓。华堂渐、停杯投箸。”


张元幹【春光好】(为杨聪父侍儿切鲙作):“劳烦玉指春葱。未放箸、金盘已空。”


刘克庄【水龙吟】(林中书生日

六月十九日):“翰墨流行,禁中有本,御前停箸。”

 

3.怎生


柳永【慢卷】:“怎生得依前,似恁偎香倚暖,抱著日高犹睡。”


张先【迎春乐】:“怎生得伊来,今夜里、银蟾满。”


黄庭坚【最落魄】:“雪月风花,不醉怎生得。”


李清照【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忺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辛弃疾【丑奴儿】(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千峰云起,骤雨一霎时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


周密【曲游春】:“正满湖、碎月摇花,怎生去得。”

 

4.休要


朱敦儒【蓦山溪】:“浮生春梦,难得是欢娱,休要劝,不须辞,醉便花间卧。”


洪适【南歌子】(示裴弟):“休要关心药裹、也扃门。”


赵长卿【虞美人】(送别):“殷勤重把阳关唱。休要教人望。”


吴潜【水调歌头】(江淮一览):“欲破诸公磊块,且倩一杯浇酹,休要问更筹。”


蒋捷【最高楼】(催春):“一片片、雪儿休要下。一点点、雨儿休要洒。”


张炎【台城路】(饯干寿道应举):“阳关须是醉酒,柳条休要折,争似攀桂。”

 

5.物事


《简帖和尚》:“这三件物事,相烦你送去适间的小娘子。”


《杨温拦路虎传》:“只在我茶坊里歇,我把物事来将息你,把两贯钱去还了人家却来。”

 


仓促成文,语料限于宋词和两种传奇。所引宋词,作者中当然有吴语区的人。但是,也有不是吴语区的人。例如:晁端礼,河南清丰人,一说山东巨野人;张元干,福建长乐人;刘克庄,福建莆田人;柳永,福建崇安人;李清照,山东章丘人;辛弃疾,山东历城人;朱敦儒,河南洛阳人。其中,有若干位曾流寓吴语地区。但是,那些词语在宋词中是那样被广大词作家们普遍、频繁地使用,很难想象它们是方言词汇,而不是当时的官话词汇。两种可能作于宋代的传奇(刘坚、蒋绍愚主编的《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宋代卷》收了这两种文献),相当有趣。《简帖和尚》里的若干细节(如:帘下初见,婆子说合),有点像《水浒传》西门庆勾引潘金莲,里边四位“巡军”,两位叫“董霸”“薛超”,不由人不想起《水浒传》中的董超、薛霸;《杨温拦路虎传》,前半部分,拦路虎杨温棒打山东夜叉李贵,很像燕青斗任原。两篇传奇,都有《水浒传》故事雏形的可能。


其实,即使《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真的是操吴语之人,那也不足以说明《水浒传》就是用吴语写成的。充其量,可能于不经意间受到了吴语的一些影响。情形有如一些现代当代作家的作品。《水浒传》不同于个别作家独立构思、创作的作品,它是在大量前人创作(民间故事、传奇、戏曲)基础上形成的文学名著;《水浒传》的语言,通俗易懂,各地人民均能轻松阅读;《水浒传》人物语言各具个性,有意展示地方色彩,例如鲁智深自称“洒家”,就是关西方言,指出燕青会各处乡谈(方言);种种迹象均表明,《水浒传》决不是以某一种方言写成的文学作品。以某种方言写成的作品,不可能如此易懂,如此广受欢迎。近代以苏州话为人物对白写成的《海上花列传》和《九尾龟》,我这个吴语区人读起来都有不小的困难,别处方言区人就更不用说了。

                                                     
2011-9-28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