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有人将溫家寶比之中國的“叶利钦”,近日更有文章指溫家寶在大连谈“以黨代政”、“黨政分开”,是“温的宣战书”,温“要当中共真正的‘叶利钦’”(详见《溫家寶批“以黨代政”透两大信息:老江病危  胡总失控 》)。

  那么,溫家寶到底是是不叶利钦。要搞清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看看溫家寶离叶利钦有多远就知道了。

  其一缺经验。

  叶利钦生于俄罗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达里茨基区布特卡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蹲地著名的“古拉格”集中营,家庭成分很不好。 30岁时加入苏联共產黨,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共產黨内渐露头角,1968年至1975年间任苏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黨委建筑处处长;1976年至1981年间任苏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黨委第一书记;1981年至1985年成为苏共中央委员会成员。

  1985年4月起他领导中央委员会建筑处;6月至12月时任苏共中央委员会建筑问题的书记;同年获戈尔巴契夫调任为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1987年11月至1989年5月任苏联国家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席。从地方小吏当主政首都的第一大员,典型的是从地方一步一个脚印上来的,履历比较完整。

  而溫家寶的履历则相当简单,出身于小学教员家庭,出了校门就跑到甘肃搞地质,又被直接调到地质部门当副手,不久即调入中共中央办公厅,从此在高墙大内中再没有出来。比之叶利钦,温缺乏最基本的地方执政经验,尤其缺主政一部或一地的经验。

  这份经验的缺乏,在其后两人的作为中影响很大。起自地方的叶利钦,对苏共体制及社会问题自是亲身感受,拥有第一手资料,所以在任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和苏联国家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期间,能够直面问题,大胆改革,犹死不悔。这份经历中,叶练的是敢作敢为的性格和拯救乾纲的本事。

  而温则在大内当中战战兢兢,历任三位總書記,期间更经过陆肆的血雨腥风。虽然说可以对民间疾苦、社会问题有间接经验,就算本人有关心天下疾苦的情怀,对一切问题能感同身受,但所干所学所悟,终究是搁靴搔痒,没有实践经验,就算有些感悟,顶多也是纸上谈兵,更何况在他当总理之前,是否能纸上谈兵我们都不知道。且大内之内,主要练就的是阿谀奉承,看脸色行事,投机取巧的本事。经陆肆血雨腥风而不倒,可见温在这份主业上的本事,的确也练到了家,等其突然熬到总理宝座,天下皆惊,说明其官场术已至化境了。对照叶利钦,温练得的偷取乾纲的本事。

  其二缺担当。

  缺经验很重要,但就算有经验,有情怀,也还是不够的,还得敢于担当。一般敢于担当的人,青少年时就表现出一种敢于挑战、敢于破除禁忌的性格来。叶利钦的相关传记都记述过他青年时代的一桩事,叶亦曾偷偷爬入红军的军火库,在偷手榴弹时被炸伤。典型一个坏孩子。

  溫家寶正好相反,虽然他也爱好体育运动,并且在日本访问时打过棒球,与中学生打过蓝球,与市民一起打过太极。但所有这些,都是在镜头面前有意为之的“亲民表演”或“个人秀”,与红地毯上女演员们扭捏作态并无本质区别。所有关于温的传记中,也都把温写成一个家教甚严的乖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当然,他可能也很淘气,只不过传记作者为“总理讳”没有写罢了。但从他的性格看,再淘气也淘不到叶利钦那种逆反程度。

  这种性格上的差异,导致在现实中,就是敢不敢于作为的问题。比如,叶利钦在莫斯科主政期间,以灵活大胆的作风著称,挑战当时僵化的黨政机构,但此举激怒保守派,亦受到戈尔巴契夫本人的谴责。

  但叶利钦并没有因此收敛,而 是更加勇敢,1987年11月11日他批评戈尔巴契夫的政策而被免除莫斯科第一书记职务。1988年2月17日,又被进一步革除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并于5月失去部长级职衔。

  至此,叶利钦与苏共关系陷于谷底,但他依然秉性不改。1989年3月,他以89.4%得票率当选苏联国会议员,重返政坛,并成为“民主反对势力”实际领导人。1990年5月俄罗斯联邦举行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他当选为俄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两个月后,在苏共二十八大上,叶代表的“民主纲领派”提出改造苏联社会的一系列措施,但未获大会接纳,会议结束后他随即宣布退出苏联共產黨,结束近30年的共黨生涯。

  如此绝决,请问溫家寶有如此的担当和勇气吗?已经十谈“政改”的溫家寶,言论涉及政治改革的方方面面,但行动却永远是零。

  但比之当年叶利钦头上的苏共保守势力,身为当今中國第二号实权人物的溫家寶,改革时机与改革环境,尤其是权力基础,要比叶利钦强得多了。

  天时方面,叶利钦时代并不比中國 当今拥有政治改革的更多意愿,现在中國全民渴望民主政治改革远远多过当时观望、迷惑的苏联民众。

  地利方面,中國30年经济改革积累的经济成果和造成的社会问题,都给政治改革积下积极因素。经济成果可以保证社会转型的成本负担,而社会问题彰显则为政治改革提供了多处突破口和明确的道路选择。作为国务院总理,只要他愿意,随便选一个社会问题深入改革下去,都有可能突破体制藩篱。叶利钦当年就是这么做的,而不是像温自己那样强调的,非要从上面全总体上改。

  人和方面,溫家寶已经坐拥近10年总理宝座,手下精兵强将如林,除中共最高层以外,省部级及以下的中共官员,大多数是支持改革的,尤其是那些平民出身的官员,急欲突破各种因血缘、裙带造成的权利壁垒,希望通过公平公开的竞争上位。而举国百姓,无不被腐败利益集团、官官相护、官商勾结的现实弄得义愤填膺,政治改革只缺一位领袖,而不缺民心和社会条件。

  这样的形势,比如叶利钦那时身旁观望的群众不知强过百倍。但溫家寶就是没有做,缺勇气,尤其是真正缺那种忧国为民的担当,大概是重要的一个原因。

  其三缺清廉。

  这个问题其实余杰已经在《中國影帝溫家寶》中说得很清楚了。余杰说,当时作为高级官员的叶利钦,尽管在共產制度下享有“超级共產主义”的优越生活,但他和家人并未深陷到腐败体系之中。这就使得叶利钦在倡导改革的时候理直气壮,有充裕的回应政敌攻击的回旋余地。而溫家寶家族早已参与了瓜分国有资产的竞技比赛,他的妻子和儿子都已经腰缠万贯,比起政治局的其他同僚的家族的腐败来毫不逊色。故而,溫家寶与政治局的同僚们在利益上有着更大的纠缠,遂使得其推动政治改革的动力不复存在。

  需要补充的是,溫家寶不仅因此失去了真正推动政治改革的动力,甚至反此道而行,将“政治改革”作为一个掩盖家族腐败问题、对抗政敌以此攻击的手段。这方面国内外已多有评论,几近定调了。

  其实最缺乏的,大概还有一份真诚。

  两下比较,谁都不怀疑叶利钦当年的真诚,但很多人都怀疑溫家寶的真诚。这就是所有问题的症结所在。

  社会对于溫家寶谈政改,有各种解读,或曰树立个人形象,如在深圳抢在胡錦濤前面先谈政改,风头出尽,令小胡难堪;或曰树立民主形象以掩盖家族腐败,如其子被爆搞私募凭内幕圈钱后,温又借胡出访之际发表纪念胡耀邦文章,撩拔人们对耀邦的记忆,以示自身为耀邦、紫阳传人。再如刘志军案发,其妻其亲信被传涉案,温在英国发表政改演讲;或曰推卸责任,如在美国借CNN大谈没有政治改革,经济成果将丧失,将中國经济及社会政策之失败,转推体制;或曰权力斗争,如是次公开批“以黨代政”,被认为矛头指向胡錦濤,同时趁江病危捞取政治分数……

  如此等等,各方评论所言或有不确,但大体上反映了民间及舆论对温的基本看法。这些看法的背后,其实就透露出社会民众及精英人士对溫家寶真诚之心的普遍质疑。

  一个还没有有所作为的政治人物,其真诚在没有作为之前就被普遍怀疑,大概只说明两种情况:

  一是这个人物原本就不真诚,他的所作所为,本来就是演戏给大家看,每次演戏的目的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是把群众当猴耍。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更何况你天天演,重复演,一双破胶鞋有意补好几回,再傻的群众也看透了。

  二是缺勇气,缺担当,又不甘心沉沦。于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论,激起某种变化,然后静观待变,以图渔利。有了自己的小九九,希望把别人撺起来当炮灰,也就难怪显得不真诚了。

  行文至此,溫家寶是不是叶利钦,其实也就有了答案了:中共肯定会出现一个叶利钦,但绝不是溫家寶。未来中共的叶利钦,肯定是要以溫家寶为反面教材,为靶子,来展现自己的勇气、担当和真诚的。

  到那时,那些现今的政改大话王们,大概只有小丑的命运了。

  作者:列支敦


中国报道周刊, 2011-09-22.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温家宝离叶利钦有多远?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百家争鸣.

欢迎大家投稿,点这里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