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顾基本事实的“选择性失明”

作者:黎文涛

来源:人民网

来源日期:2011-9-29

本站发布时间:2011-9-30 2:25:48

阅读量:1035次

  在赞比亚最近举行的大选中,四度参选总统的反对党领袖萨塔终于获胜。此次大选因萨塔的“中国观”而受到西方舆论格外“关照”。2006年,萨塔因批评中国而被西方媒体贴上“非洲反华派”的标签,而此次大选也因此被渲染为中国投资的“命运之战”。

  西方一些人认为此次萨塔胜选是“公平”的诉求战胜了“高速发展”诉求,是对中国投资的一种“逆反”。可这些人忘记的是,无论是英国的殖民统治还是之后西方强加的“经济结构调整”,都没能让赞比亚富足,也没有实现公平。

  恰恰是中国投资,对赞比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最近几年,赞比亚保持了年均近6%的经济增长。特别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原材料价格猛跌之时,赞由于严重依赖矿业而面临严峻考验。西方企业和资金为“自保”纷纷从中撤离,中国却坚定对赞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提出“不撤资、不撤厂”的政策,帮助赞经济实现了“软着陆”。

  中国在非洲的形象西方说了不算,非洲人民是有自己感情的。著有《死亡援助》一书的赞比亚学者莫尤这样评价:“中国人既不要贯彻民主也不去传教,更不受殖民的内疚感支配。很多非洲人热爱他们,因为他们修建公路和体育馆,创造就业岗位。这是西方过去40年中一再向我们许诺,但却未真正带来的进步。”

  从历史上看,1967年在西方拒绝给赞比亚修建铁路后,中国政府建起了坦赞铁路,不但为当地的矿产运输解决了出海口通道问题,也间接为当时“前线”国家的反殖、反帝、反种族歧视运动做出了贡献。如今赞依赖的“第二条出海口通道”安哥拉本格拉—赞比亚铁路也是由中方负责投资建设的。

  对于中非关系,非洲国家的领导人也有客观评价。美国国务卿克林顿今年访赞时曾公开抛出“中国威胁论”,被时任赞比亚总统班达当面驳斥。新领导人萨塔如今也在重新认识中国,表示将以积极的姿态欢迎中国投资。这与西方无视中国的贡献,对中非关系时常“选择性失明”形成鲜明对比。

  当然,中非之间随着经贸、人员交流更加频繁,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贸易竞争、产品质量等等。这大体上可归于两个原因,一方面是中国和非洲国家的经济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中国产业链较长,从低端产业到高端产业一应俱全,往往中国的成熟产业、优势产业却是非洲的“朝阳产业”,势必会引发中非经贸发生摩擦和碰撞。另一方面则是中非相互的理解和价值观认同仍有待强化。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算起,中国全面“走进非洲”不到20年,中企、华商以至民间对非洲的处事方式和企业文化还知之甚少。中国人推崇的“吃苦耐劳”传统思想,在非洲人“乐天知命”的理念面前常遭遇尴尬。这些问题需要正视,但是并不可怕,在中非双方的真诚努力下,完全可以妥善加以解决。

  非洲的产业结构平衡是未来非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要帮助非洲经济逐步实现平衡,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西方在这方面是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也是有一定经验的。西方应当做的是,摒弃强权心态,抛弃零和博弈的思维。大家携手努力,才有可能帮助非洲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