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大公報報導,儘管大陸教育部嚴令中小學不得亂收費,但北京、廣州等地中小學擇校費不降反升,北京知名小學擇校費最高達人民幣25萬元(約新台幣112.5萬元)。

     報導說,中國大陸21世紀教育研究院近日發布報告指出,北京中小學每年因擇校費而產生的收入在人民幣15億元左右,其中初中的收入在10億元以上。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指出,1990年代中期以後,大陸的小學升初中從義務教育法規定的「免費、免試、就近」逐步倒退,演變為多元入學格局。

     目前,北京各區、縣小學升初中的入學管道有14、15種之多,除了電腦分發之外,其他都是「以權擇校、以錢擇校、以優擇校」,且已制度化。

     報導說,這種情況衍生出擇校熱,造成「明確的利益格局」、「權力尋租和利益交換」。

     報導指出,北京市「小升初」的利益格局中,政府主管部門、重點學校、市場培訓機構都參與其中,利益共享,近年北京「小升初」擇校費用至少遞增30%。

     同時,「小升初」的巨大利益鏈,開始向幼兒園升小學延伸,一些重點小學成為家長追逐的目標。

     報導引述北京一所培訓學校副校長在微博(微網誌)爆料指出,2011年「幼升小」北京市部分知名小學的最高擇校費:景山小學人民幣25萬元、史家小學13萬元、北京實驗二小17萬元、黃城根小學10萬元、奮鬥小學8萬元、北大附小18萬元、北師大附小16萬元、中關村三小13萬元、人大附小10萬元。

     21世紀教育研究院與新浪網聯合進行的關於大陸35個城市「小升初」狀況的網路民意調查中,88.6%的受訪者認為本市「小升初」問題「嚴重、非常嚴重」,其中北京網民持這個看法的比例高達97.9%。

     調查顯示,家長在孩子「小升初」擇校準備階段的花費平均為4.4萬元,北京更高達8.7萬元。

     報導指出,去年北京中關村一小的一年級招10個班,其中8個班是擇校生,按每班36人、每人最低3萬元計,僅此一項就可帶來800多萬元收入。

     高額的擇校費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2008年爆發的中關村三小案,時任校長王翠娟在法庭上證實,該校帳外資金超過1億元。1000906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