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山式样,斗拱屋顶,一色的小青瓦纵横铺排,再来个沟檐坐脊,川北常见的小青瓦房便落成了。这种房子接地气,不漏雨,形式大方,居住舒适。一排排小青瓦房掩映在四季长青的竹林里,俨然一幅生机盎然的水墨画。不过这样的水墨画快成绝响了。

我老家的房子大概是村里仅存的小青瓦房。周边的邻居,都已经建成两三层的“小洋楼”,都不用瓦。那些曾经陪伴好几辈人的瓦,全部被揭下来,默默地堆放在楼房旁边,卖也卖不掉。

去年春节回老家,和年过六旬的父亲闲谈,得知父亲早有改造住房的打算。父亲说,周围都修楼房了,自己的房子在生产队里算是最寒碜的。我问父亲的打算。父亲说:“修成像城里的房子。”我再问:“还用瓦不?”父亲笑起来,谁还用瓦。直接用预制板铺楼顶不就得了。既节省时间和费用,楼顶上还可以晒粮食。我没好意思说,那些不伦不类的“小洋楼”在翠竹丛中显得非常难看。在很多农人眼里,实用是第一位的。更何况,我不愿意让父亲看出来,已在城市安家的我,原来是个怀旧的人。

村里许多“小洋楼”是打工返乡的后生用背兜背水泥,用肩膀抬钢筋建起来的,是他们挣钱后的头等大事。这些楼房依然有堂屋、灶屋、厢房、神龛、八仙桌。很多旧有的风俗还能在“小洋楼”里继续下去。可那些旧有的瓦房、用于建筑的小青瓦,却几乎全被遗弃,慢慢消失……

还有一些瓦房消失后,没有再长出“小洋楼”,而是变成了野草的乐园。粗略数了一下,全生产队26户人家中,有6户的房子已经倒掉。房主人先是丈夫外出,再是妻子,跟着把孩子接出去。留守的老人们去世后,瓦房被风雨慢慢侵蚀,然后腐朽了。父亲说,瓦房倒掉的那几户中,前几年还有人在过年时候回来给祖坟烧纸,今年好像都没回来了。

消失的,真的只是瓦房吗?

(作者为四川南充职员)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