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美国副总统约瑟夫∙R∙ 拜登(Joseph R. Biden Jr.)撰写,发表在201198日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上。以下是文章的中译文。原文见www.nytimes.com

我首次访问中国是在1979年两国关系正常化几个月后。当时,中国刚刚开始重建经济,我作为第一个参议院访华代表团的成员见证了这个演变的阶段。上个月我再次访问中国,发现中国在32年中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中国的崛起令人瞩目,然而由此引发的争论依然似曾相识。

那时,如同现在一样,有人担心国力日增的中国对美国和全世界意味着什么。美国和该地区的某些人视中国的崛起为一种威胁,津津乐道地谈论冷战式的对峙或大国间的对抗。有一些中国人担心,我们在亚太地区的目标是遏制中国的崛起。

对这些观点我无法苟同。我们很了解,人们对中国日益增强的军力及其意图等问题忧心忡忡。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正与中国军方接触,希望能了解和影响他们的看法。正是因为如此,总统指示美国与我们的盟国一道在该地区保持强大的存在。我对中国领导人和民众说,美国是一个太平洋大国,并将继续是太平洋大国。

但我仍然坚信,中国的成功可促进我国的繁荣,不会削弱我国的繁荣。

随着贸易和投资将我们两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自的成功对彼此都息息相关。从全球安全到全球经济增长等各种问题,美中两国面临共同的挑战,肩负共同的责任。因此,两国有合作的动力。这就是我国政府努力使两国关系建立在稳定基础上的原因。我曾与习近平副主席在一起度过了十几个小时,所以我相信中国领导人也认同这一点。

我们常常十分注意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但去年美国公司向中国出口了价值1,000多亿美元的产品和服务,支持了美国数十万个就业岗位。事实上,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出口。

我见到的中国领导人都知道,中国必须从出口、投资和重工业推动的经济转向更多地由消费与服务推动的经济。这包括继续采取步骤重估人民币的币值,提供对他们市场的公平准入。随着美国人增加储蓄,中国人扩大消费,这一转型将加速进行,从而为我们创造机会。

美中两国在合作的同时,也在相互竞争。我坚信,美国可以而且必将通过这场竞争兴旺发达。

首先,我们需要恰当地看待中国经济力量的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提供的数据,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接近15万亿美元,仍为中国GDP的两倍多;我国的人均GDP是47,000多美元,是中国人均GDP的11倍。

人们常常对中国“持有”美国债权一事议论纷纷,但实际情况是,是美国人本身持有美国的债权。中国仅持有8%未偿还的财政部债券,而美国人持有将近70%。我们承诺毫不动摇地履行我们的金融责任,不仅为了海外持有人的利益,也是为了美国人民的利益。这就是美国从未发生债务违约且永远不会违约的原因。

也许更重要的是,21世纪的竞争本质上有利于美国。20世纪,我们主要通过自然资源、陆地面积、人口和军队衡量一个国家的财富。21世纪,一个国家真正的财富在于人民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我在成都告诉学生们,美国在创新方面得天独厚。竞争是我国社会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竞争使世世代代的美国人将改变世界的构想变为现实——从轧棉机到飞机、微型芯片、国际互联网等等。

我们的实力来源于我们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来源于我们教育子女的方式——对已经确立的正统观念,不是简单地接受,也敢于挑战和加以改进。我们不仅接纳,而且鼓励自由表达和激烈的辩论。法治保护私人财产,提供投资的可预见性,责有攸归,无论贫富。我们的大学仍然是全世界学生和学者最向往的目的地。我们欢迎有技能、有雄心和渴望改善自己生活的移民。

美国的优势目前来看是中国的弱点。我在中国提出的主张是,中国向创新经济过渡,需要开放其体制,特别是人权方面。人人皆应享有基本的权利,中国人民也渴望行使这些权利。自由可释放一个人的全部潜力,而缺乏自由则会酿成祸乱。开放和自由的社会最有助于促进长期增长、稳定、繁荣和创新。

我们本身也有工作要做。我们必须保证任何愿意工作的美国人都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我们需要继续吸引全世界的顶尖人才。我们必须继续为我国实力的来源投资:教育、基础设施和创新。但我们的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如果我们采取大胆的措施,美国没有任何理由不比以往更繁荣昌盛。

我作为副总统前往全世界各地,已经走了50万英里的路。每次回国,我都感到对我们的未来同样充满信心。有些人可能会发出美国衰落的警告,但我不认为如此。我可以向你们保证:根据我在中国的经历,中国人也不认为如此。

[约瑟夫·R.拜登是美国副总统。]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