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地:从现实人生看品格教育

(2011-09-30)

早报导读

● 吴大地

教育课题

  孩子的道德修养,可以看成建立个人品牌的投资。这别人抢不走的随身资产,将会让孩子终身受用。

  很多人似乎认定,待人处世,如果一天到晚摸着良心,一板一眼地遵循道德原则,必然要吃亏。就算不吃亏,太过讲究道德,对功成名就,也没有什么帮助。

  “忠忠直直,终须乞食”。在童年时,长辈时不时会在我们这些孩子面前,有意无意地说这一类政治不甚正确的话。看来是怕我们将来要吃亏,是一种无奈的提示。

  持有这样看法的人相当普遍,甚至可说是深入民心。但是,敢于坦然承认的,为数不多。大多数人自觉意识不足,看不到自己,他们不但会极力否认,还会指责你侮辱了他们。但是只要仔细“观其行”,就可以看到,这些深植其潜意识中的功利信念,才是他们现实生活真正的运作原则,而不是他们厉声疾呼的那一套。这种言行不一的情况,往往是在意识层之下操作的,连当事人本身都不太清楚,或者是浑浑噩噩的,不愿面对。

  最近教育部长王瑞杰宣布,教育部将推出新的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这项宣布在工学院一个论坛引起激烈的讨论。有学生问部长,该如何避免这个新课程变成又一个徒有其表,不受重视的科目。另一位学生则指出,品格教育要成功,除了学校,周围的成人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家长所作所为和学校灌输的价值观完全相反,那么学校再努力也徒然。童言无忌,穿上新衣的国王,原形毕露。

  在这个功利社会,道德教育如果要不成为另一个成效暧昧的教课项目,民众必须打从心底,清楚地认识到道德对个人的利益与价值。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道德行为,是一种自我牺牲的利他行为。一个人遵循道德,是因为上帝要他这么做、是社会的要求、先贤的教诲、長辈的期待,有点像一种终身的国民服役。他们没有看到的是,其实,修养道德的最大受益者,不是他人,正是自己。因为,道德涵养不但是一项个人的资产,同时也是一条通往幸福人生的途径。

  资产有很多形式,归根究底,就是钱财。如果说道德有“价”,很多人也许不相信。这也难怪,因为从无色无臭的精神价值,转变成为花花绿绿的钞票,需要一段过程与时间。不过,其实也不难说明,因为其中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关键字眼——信誉。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