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教师就是善待孩子

(2011-09-02)

早报导读

  教师节又来了。在注重实际的新加坡,教育部去年把教师节订在每年9月的第一个周五,让平日为应付繁重的教学及课业压力而身心俱疲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利用“周末心情”来放心庆祝,不失为一大善举。恰逢下一周又是学校短假,大家也可以获得难得的休息时段,养精蓄锐,同时为年底的考试做好准备。

  无论中西文化,传统上对于教师都特别尊重,华人社会尤其如此。以前一些家庭里供奉的对象,还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作为一个代表宇宙道德秩序的祭祀整体。其出处,应该与《荀子·论理篇》有关:“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可见作为传道授业、答疑解惑的老师,其社会地位之尊崇。

  随着现代文明的到来,传统上许多带有神秘主义乃至神圣性的典章制度与价值体系,在理性主义的“除魅化”过程中分崩离析——当中也包括教师特殊的社会地位。在今天提倡“尊师重道”依然有其正当性,但是在世俗化及重商的氛围和环境里,对教师的尊崇已经退缩到校门内。在成人的世界里,执教只不过是百业之一,这样的认知,恐怕连教师自己也无法不受到影响。

  因此,每年的教师节,气氛最浓的还是集中在童真未泯的小学校园里,小学生由衷地送小礼品给教师表达崇敬之心;他们刚毕业上中学的学长,可能还会三三两两相约回母校探望老师。这样的气氛,在高等学府几乎变得相对少见,这或许是因为教师在那里只是被视为一份职业,师生之间更多是“专业”而非伦理的关系。本地一些家长习惯动辄向校长甚至部长投诉自己不满意的教师,多少也反映了“现代化”之后的教育生态。

  本地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管理,使得新加坡教育体系的竞争力名列前茅。美国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去年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就把新加坡、芬兰及韩国列为全球拥有最好教育制度的国家。其中一项关键指标,正是当局有意识地通过高薪、系统培训、职业发展等优厚的条件,吸引优秀人才担任教师。

  然而,官僚系统里的等级升迁观念,衡量工作表现的不断量化,对教师队伍的士气和心态无疑都会产生影响。教育是一份良心的事业,有心成为教师者,对教育工作自然有高昂的热忱。或许如此,本地教师的离职率,幸运地维持在每年3%的低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留任的教师都对自己的工作有满足感。年前就有新闻报道指出,心理卫生学院比例最高的病人是教师。

  培养德智兼备的学生,是教师最核心的职责,也是他们职业满足感的最主要来源。衡量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估方式,因此须臾不能忘却这点。国人的下一代,国家的未来,掌握在能干尽责的教师手中。所以,善待我们的教师,就是善待我们的孩子。除了本身的热忱,教师的职业自豪感与满足感,也不能没有制度上的支持。如何持续改进教师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士气,教育部应当念兹在兹。

  教育部的努力固然重要,社会的支持也必不可少。作为一个现代社会,我们不容易改变理性主义的思维,恢复教师传统上具备神圣性的社会地位,但是我们至少可以“理性”地意识到,爱护教师,就等于投资在我们集体宝贵的未来。出于对下一代的关爱,就应该重视教师。从这个意义出发,“天地君亲师”,未尝不能重新获得“现代”的意义。值此教师节之际,让我们祝福各位老师节日愉快。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