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艺菁:乘风破浪

(2011-09-25)

早报导读

● 洪艺菁

寸草心

  本地失业率今年6月微升至2.1%,随着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下来几个月失业率可能攀高。

  和3年前金融海啸来袭时相比,新加坡政府和企业已做了更充裕的准备,面对可能到来的风浪。

  政府向来的策略是通过协助公司来保住工作。但政府现有的一些津贴措施的申请步骤繁琐,本地中小型企业本来就穷于应付日常运作,根本无暇也无人去处理,只好眼睁睁错失一些津贴。受益的反而是一些人力资源雄厚的跨国企业。政府接下来若要推出新措施或调整现有措施,可考虑为跨国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设不同的门槛,帮助更多本地公司成功申请到政府津贴。

  在失业率上升的当儿,本地一些行业如服务业依然埋怨人手严重短缺。他们反映,新加坡人怕吃苦,对工作诸多挑剔,因此很难聘到新加坡员工,只好请外地人。他们确实各有苦衷,但随着失业率上升,国人对外劳的不满情绪必然升温。政府需要正视这个问题,协助服务业减少对外劳的依赖。

  一些业者恫言,倘若调高工资,营运成本提高,本地消费者最终得承担更昂贵的收费,羊毛出在羊身上。

  其实未必。商家能否调高产品和服务收费,决定因素不是成本,而是市场。如果那是个有竞争的市场,消费者有许多选择,东家不买买西家,业者一旦提高收费,就会被消费者摒弃。

  政府收紧就业准证的方向是对的。接下来,政府或可以适当地提高服务业的工资,或能吸引更多本地人加入,同时把一些经营不当,无法推陈出新或缺乏特色的一般商店给淘汰掉。

  本地越来越多公司从传统的论资排辈(seniority-based)的工资制过渡到跟工作表现挂钩(performance-based)的工资制。这意味着,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公司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把奖励分发给表现杰出的职员。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