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預算中心警告/農技外流中國 農產恐回銷台灣

中國設25個農創園磁吸

〔記者邱燕玲、鍾麗華/台北報導〕根據中國農業部統計,截至今年六月止,中國已在十二個省市成立共二十五個「台灣農民創業園」,對此,立法院預算中心在一○一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整體評估報告中提醒,這已形成「台灣農業人才與技術外流的重大隱憂」,甚至「中國農產品回銷台灣的可能性大增!」

民進黨立委黃偉哲昨批評,台灣農業的資金、人才、技術在多位卸任農委會官員的「大力引薦」、「帶頭」、「開路」下,大量流向中國,未來兩岸農業技術差距縮小時,「就是台灣農業被取代、被消滅的時候!」

黃偉哲認為,中國吸引台灣農業技術、人才與資金到中國投資,是有步驟、有計畫的,馬政府對此卻無作為,只會一味的開放,將來勢必無法避免中國農產品反銷回台灣。

中國在一九九七年起開始設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經由提供土地、租稅及融資等優惠措施,吸引台灣農企業及農民前往投資;二○○六年起又設立「台灣農民創業園」,吸引台灣農業人才、技術及資金投入。

全套移植品種技術人才

根據農委會今年二月完成的「台灣農民創業園」考察報告,台灣引以為傲的蘭花、金鑽鳳梨、金煌芒果等品種、管理技術已嚴重外流,烏龍茶品種與製造技術甚至「全套」移植到中國,嚴重衝擊我國際市場。

預算中心評估報告指出,台商為尋求更低廉勞動成本及著眼中國龐大市場商機,帶著品種、技術、資本、經營管理,甚至原有客戶訂單,複製台灣經驗,轉赴中國投資農業;但台商在中國經營農業的模式,有部分農產品利用小額貿易走私方式,或假冒產地證明轉運至越南等國家回銷台灣,尤其是福建、海南兩地的農業合作試驗區及台灣農民創業園,因為地理環境、氣候條件、作物品種與台灣相似,生產項目雷同,加上兩地目標市場趨近,台商在福建、海南投資生產的農漁產品,「無可避免的將與台灣產品激烈競爭!」

農漁產回銷可能性大增

預算中心報告認為,隨著農業合作試驗區及台灣農民創業園的快速發展,且兩岸農產品的重疊性及互競性高,「中國農產品回銷台灣的可能性大增」。

報告表示,我國農業機關退休人員、農業專業教授,或曾任職農會、產銷班幹部,甚至曾榮獲傑出農業獎項的農業實務專家,紛紛前往中國投資或擔任顧問等職務,複製台灣農業成功經驗,引進台灣優良品種與技術及經營管理模式,形成農業人才與技術之重大隱憂。我農政主管機關應積極深入評估此對我國農業發展的影響,並研擬因應對策,以減低對我國農業的衝擊及維護農業之永續發展。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