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选择的选择是否一种权利?这不是一个伪问题。

两个月前,上海市“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发文给下属单位,要求对其做“政风”评定。所谓“政风”,就是行政作风,对下属单位来说,或许是一个监督上级的机会,他们的评价多少会影响到一些人的仕途——且慢,组织者早就看透了被管理者的心思,让各单位把评选的电子密码交出来,自己给自己做评定。接到通知的单位负责人颇为气恼:这样做有什么可信度呢?

不信任下级,要直接操控评选结果。这是一种赤裸裸的被剥夺的感觉,当然不会令人愉悦。

日前,北京市朝阳区派员挨家挨户散发一种名为“文明街乡测评调查问卷”,白纸上印有数道选择题,比如:您认为本街乡宣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际效果如何?下面列有四个选项:A、好;B、较好;C、不好;D、不清楚。这似乎无可指责,给了你足够多的选择空间。比起某些地方官员发明的只有“非常好”和“好”两项选择的调查表来,那是进步多了,民主得可以了。但玄机在后面,白纸上面钉上了一张粉纸,上面印有每道题的正确答案,这道题的是“A”。然后,在红纸最后一行印有如下字样:是否同意本区参报全国文明城区?——同意。

这张委婉多了,但选项依旧是强制性的,只不过是以诱导的方式完成的。在这种问卷面前,检验着你对政府的态度是否正确,是否愿意与他人为敌,因为你一系列不正确的选择将导致本区落选,既是本区政府的失败,也是应该分享文明城区荣誉的市民的失败,你愿意做这么一个人民公敌吗?在红卷引导下的调查结果不言而喻,即使有那么几个遵从自己判断的人填写了反对意见,也无济于事。更何况,他们还会有别的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在中国大陆生活过一段时间的成年人都明白,只要政府想要完成一件看上去不损害大众利益的事,他就一定能实现。

一个是“我表扬我”,一个是“请你表扬我”,当事人心里会有不同的感受,一个不受尊重,一个似乎受到尊重,但实质仍旧是剥夺选择的权利。理应被监督的权力部门,借此完成了庄严的自我封赏。

这是两桩不起眼的小事,但每天都在发生。人们选择的权利就是这样一件件、一次次被剥夺着。我平生第一次参加人大代表选举,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某一年。单位发给一张印有候选代表名字的红纸片,说是只能从那上面选。三个代表我一个也不认识,也无从听说过,只是要你选一个。我有被戏弄的感觉,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一直持续到今天。当后来知道高层的等额选举实情后,我就一下子明白了“选举”的意义。要么选那个被指定的人,要么弃权,而弃权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接受指令的人是大多数,他们最终会选出上面规定的那个人。今年以来,突然掀起了一股人大代表参选热,以为藉此可以改变僵死的政治空气,促动中国大陆的民主进步。但参选人刘萍、李承鹏等人或被禁闭或被调查的遭遇表明,那只是一场不合时宜的春梦,短暂得犹如《牡丹亭》里杜丽娘那场梦。

选择,只在梦里。

一个自我封闭的体系容不得别人选择,他要以自循环的方式笼罩一切。任何企图加入政治事务的人,都将是他的敌人,其遭遇不会比反对他的人好多少。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