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大楼

在主权移交已经十四年,还是不会听到港台中人说自己是 “香港的CCTV(中央电视台)”

该说香港电台是媒体?还是说它是政府部门?这就是港台(香港电台的简称)的宿命。

因为香港政府决定委派专门执行政策的政务官当公营广播机构香港电台的最高领导人,让这个媒体/部门吸引了社会的眼球。

在港台工作的人,都喜欢以“香港BBC(英国广播公司)”自居,要追溯港台的历史,是员工曾经可以申请到伦敦BBC工作,或作短暂交流访问,现在的管理层,不少是和BBC有点渊源。可是,在主权移交已经十四年,还是不会听到港台中人说自己是 “香港的CCTV(中央电视台)”。

这反映了问题的关键:港台一直被当作进行公营广播的载体,而不是中央政府的喉舌,但港台的资金来源自政府,编制也是政府部门,所以港台还是要为政府政策作各种宣传和配合。

任命在测试港人底线

虽然“身世”如此,香港电台还是被社会大部份人当作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一个重要的指针,所以,当港府决定要派一个对公营广播完全没有认识的政务官出任香港电台的最高领导人﹣广播处长,那便不只是在挑战港台员工的底线,其实也是在测试香港人对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底线。

港台和BBC在英国的覆盖率并不相同,在电台方面,港台和另一个商营电台的收听率相若,不同的,是港台有老人节目和英文电台频道等,这些都不是赚钱的节目,只有港台才做。在电视方面,和BBC拥有多个主要频道不同,香港电台电视只是一个部门,不是一电视台,连最基本的频道都没有,节目都是在商营电视台播出。

曾经有人形容,港台作品就像素菜,它不一定美味,但它一定健康,而且是生活必需的。所以,港台影响力并不是当主流媒体,而是这机构不受商业压力左右,更能没牵挂的去做商营媒体所不能做的事,如揭露一些地产商的行事手段,这都是需要关注广告收入的商营媒体较难进行的。

近日香港一个商营电视台出现了港人不能接受的“有偿新闻事件”,更突显了公营广播机构对香港的重要性。

公营广播命途多舜

当任命宣布,香港中文大学便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被访问的663名市民中,接近一半对港府委派政务官出任广播处长有疑问,也认为会影响港台的编采自主权 。

这些疑问和担心都很正常,也在港府预计之内,但问题就是今天的政府是否在意市民这些关注。从现在的情况看来,经过近20年来多次的检讨,一个本走向独立于政府的公营广播机构继续成为政府部门,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香港政府领导层就是不要港台做“香港BBC”,而是要努力去做“香港CCTV”。

同是政府部门,在过去近十年,港台都没有资源进行公务员的招聘,员工每年都要续约,从人力资源角度而言,你是否愿意当一份没有升迁的工作?在机构的角度,便注定会青黄不接,员工如流水般进出。

香港人珍视价值的消失

而且,这个任命是要告诉你,不论你对公共广播有多了解、有多卖力,你最后还是干不了广播处长,因为这份工作是由政府指派一个不用了解公营广播的官员出任。

当然,不少人会质问现在个别纪律部门都是由政务官出任首长,那香港电台为何要有例外?这些部门一样表态反对由政务官出任首长,否则当年港英政府就不会把公务员分为政务和专业职系,但由于他们是纪律部队,不能走得更前,而港台的本质和本业就是媒体,当然可以往前一点。

更重要的,是港台的公营广播概念,其实就是港人向往的价值,有若民主和自由,就像港人对普选的诉求,因此,每年的“七一游行”,都会见到游行队伍中拿着“撑(支持)港台”的旗帜,而且不只是一年,是每年都有,那是要求港台做好真正公营广播的一种诉求,是对这种价值的珍视。

因此,如果港府认为市民只当港台是一个政府部门,只需要由政务官掌大旗,进行一贯推行支持政府施政的工作,现在或许不会看到有怎样的问题,但是香港珍视的一种价值会消失,最终沦为中国一个千脸一样的城市。

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