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本地教育

(2011-10-07)

早报导读

教育课题

张仕华

  最近教育部长提出,要将我国的教育从能力导向转向价值导向,特别是注重品格教育,引起社会许多人积极的回应。我个人当然也是非常赞成和支持这样的转向。在这里我想提出我的一些感想。

  2002年6月,当我大儿子要报读小学的时候,我去了靠近我家的养正小学和圣加卑尔小学开放日参观。当时圣加卑尔小学的校长讲了一句话,让我决定为我大儿子报读该校。他用英文说:“我们学校是品格优先、学术第二”。可惜当2003年1月开学时,学校换了校长。当年的一年级只有3班;原因是它是男校,而且往年整体成绩不理想,收生从8班渐渐减到3班。

  新上任的女校长为了让学校能继续开办下去,在开学的家长日对家长述说了她的决心,她要在3年内让学校的总成绩大幅度提升。结果本来的品格优先变成了成绩优先,那是为了生存。本来双班制改成单班制(因为班级减少),但是在下午其课程表上加添了许多为提高学术的额外课程。半年后,因为刚好学校需要重建,暂时搬迁到其他地方,我就乘机将儿子转到养正学校。结果我两个儿子都是养正小学的毕业生。

  我相信教育部下来要注重品格和价值观的教育是多数人同意的,但是若因此成绩受到影响,结果就很难说了。虽然品格教育和学术教育从某一个角度来说应该没有冲突,但是在传递的过程中很容易让孩子迷惑。正如洪雅琳女士所说的:“学历代表了下一代的前途……甚至进而影响我国未来所面对的更加苛刻、更加激烈的全球性竞争。”教育部长也说,传递品格教育价值观,家庭教育很重要,请问有多少家长会不紧张孩子的考试?

  家长的紧张、关注带来的是增加补习、加强阅读、多做练习,这肯定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最关注的是什么。当然我深信大多数的家长也很注意孩子的品行,但是要将整个教育注重在品格和价值观上,除非教育部作出重大的改革,不然最后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最近在报上也有很多文章谈到有关双语人才的问题,特别是如何加强新加坡人掌握华文的教育问题。我的家庭是讲华语为主,现在两个儿子都念中学了。我对新加坡的教育基本上是赞好,但是我个人认为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若这问题不解决,我国很难推动品格教育和培养双语人才。

  这个问题就是我国的小学、中学和初院,太早读太多、太深的课程。例如:如今的小六许多数学是以往中二才读的,华文和英文都有太多词汇要学习,小六离校考题越来越难。我相信教育部如此做,是为了要分别哪一些是天才,好因材施教。如果维持难度,努力的学生都拿到特优,如何让他们在中学的时候分别出谁是真正的特优生?然而就是因为这样,每年的小、中、初院的离校考试都不断加强难度。

  我认为,就是因为这因素,让我国很难栽培双语人才,而且将是教育部要注重品格教育的障碍。身为家长,我深深体会,如果我孩子小六离校考试差,对他将来的学习、自信等,都会受到打击和影响,甚至会因此而自卑。这叫我们如何加强他们的自信和坚毅等的价值观?当然对我个人而言,家庭教育是品格教育的关键。在兼顾两方面的时候,我庆幸宗教的道德教育给了我家平衡的价值观,但是对于那些缺乏宗教引导的家庭,他们要如何平衡?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