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政策的新思考

(2011-10-03)

早报导读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及人力部长尚达曼接受本报的专访中,重点谈到劳工短缺和年长工人重新回到职场的问题,为困扰着新加坡的长期问题提出新的解决办法,并为老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思考。

  在外劳政策上,政府看似“顺得哥情失嫂意”,这一边因应许多国人对外国工人来“抢饭碗”的不满,而收紧外劳政策,另一边,中小型企业因此而面对工作岗位找不到本地人填补的尴尬处境。在外劳政策上,政府一向的立场则是,不能为了满足一些行业的短期需求,而付出长远代价,在这个课题上如何求取平衡,一直是考验着政府的政治勇气和施政效果。

  政府不希望本地雇主过度依赖外来劳工,要把外来劳工数目控制在劳动队伍的三分之一,但一些企业的发展存亡,也是国家长远利益之所系,建筑业、海事业、酒店业、零售业和其他服务行业如果长期受困于“找不到工人”的问题,以致发展停滞或萎缩,新加坡人的整体就业机会肯定要受影响。

  尚达曼透露政府有意通过人力资源公司为本地企业“猎人头”,为工作和寻职者进行配对,政府甚至愿意为企业承担人力资源公司所抽取的佣金,这也是政府协助较年长工人寻找工作的计划之一。无可疑问,政府是为一个老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策略思考,政府是参考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做法,似乎意味着新加坡走向了发达国家的路子,但是,在发达国家里,蓝领工人享受相对的高薪,他们对蓝领工作也感到自豪。政府今后要为本地中小型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的统筹服务,等于是说人力部今后必须扮演更大的角色,负起更大的责任,由此看来,尚达曼兼管财政和人力部两个部门可能是新一届政府长远打算的一个重要布局。

  政府既然不惜出钱为中小型企业猎人头,本地雇主就必须认真研究他们接下来应该如何好好利用这项计划,为他们提供的工作岗位作更好的设计和包装。本地人不能像外来工人那样对蓝领和服务性质的工作积极响应,因素应是多重的。外来工人只是在这里做短期工,他们无须作长远的打算,而本地员工,尤其不是太年长的员工,如40岁的员工必须考虑到未来的工作前景。对于一些较难请到本地工人的工作,雇主应该乘政府已有意助一臂之力的时机,检讨工作岗位的性质,或加强工作的形象包装,或提高工作的技术含量,让员工觉得工作可以让他们学到更多东西,或是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本身的技能。

  此外,政府要鼓励年长员工继续受雇,除了检讨2003年以来的员工在50岁以后,雇主公积金缴交率每隔5年下调的政策,把年龄往后挪的可能性,以配合国人受雇年龄延长的趋势之外,更重要的是改变国人对62岁以后继续受雇的负面看法。

  本报的《交流站》常有读者投函对年长人士不能在家过清闲的退休生活,而仍旧出来工作抱着怀疑态度,有者甚至以为这有损国家形象,以为外人看到我国这么多年长人士还须为生活而操劳,显示年长者没有获得政府或是社会的善待。以传统眼光来看,社会对年长者继续工作不予支持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也是为什么鼓励年长者继续工作的政策,政府必须谨慎推行的原因。如果社会上的观念跟不上,年长者即使有意出来工作也会存有心理障碍。而政府要扭转人们的观念也得提防“欲速则不达”,薪酬不是唯一因素,最关键的是,要年长者继续留在职场上就必须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尊重。

  新加坡社会的老龄化已成定局,国人工作年龄延长也是大势所趋,所谓“退休年龄”可能有一天会变成不合时宜的名词,我们必须为这一天的到来做好准备。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