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体冷漠到群体送暖折射出什么?

(2011-10-20)

早报导读

● 韩咏红

北京特辑

  小悦悦实在过早地承受了人生的磨难。才两岁,她就经历了被车子碾压、多名路人见死不救的人性冰冷。同样叫人唏嘘的,是女孩的苦难经媒体密集报道后,又呈现奇异的转折。

  据说这两天前往医院看望悦悦的爱心人士络绎不绝,其中不少人坚决要捐款,包括有企业主当场捐赠5万元(人民币,下同,约1万新元)。到昨天为止,社会各界献出的捐款已超过27万元。

  小女孩如今命悬一线,即使挺过眼前一关,她最好的结果也是成为植物人,救治所需费用必然庞大。爱心人士的捐赠,可谓雪中送炭。

  然而,人们更忍不住要指出,如果肇事的司机送她到医院,或者过路者伸出援手,这个幼小的生命也许还有机会健康长大。爱心来得早点,就不必一拥而上。小悦悦的故事,让长期以来困扰着中国社会的“见死不救”问题,猛然变得更为突出、强烈而刺眼。正如广州学者李公明受访时指出的,舆论与社会对“见死不救”的问题,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中华民族真到了最缺德的时候?舆论的提问汇成响亮的声音,敲打人们的良知灵魂,也冲击了人们对国家、对社会的认识。

中国人也善良得惊人

  如果断定中国人已公德尽失,这种绝对化的说法其实经不起考验。因为突出的实例反向证明,中国人有时善良得惊人。2008年四川大地震后,全国民众都投入到抗震救灾的热潮里,许多人千里迢迢到灾区送水送粮、当志愿者,连乞丐都将乞讨到的钱捐给灾民;再靠近点说,今年7月温州发生动车事故,当地居民争先恐后到医院献血,抢救遇难者的热情也让外界印象深刻。

  与此同时,报章上也有大量反映社会失范、失德的新闻报道,轻者如经商不重诚信,重者如生产销售有毒食品,见死不救。当“老人跌倒扶不扶?”这种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都成为需要讨论的问题时,莫说表现公德,就是连做一个正常人的水平都够不上。

  认真将上述情况并列比较,应该认识到,中国社会与人心状态极其复杂,13亿庞大人口中包括各式各样人,如果取其一端,可能任何论点都能找到大量论据证明。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