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谱写“新加坡故事”新篇章

(2011-10-22)

早报导读

社论 2011年10月22日

  今年5月的分水岭大选过后,两位前总理李光耀和吴作栋同时退出内阁和执政党中委会,新加坡政治可以说正式进入了一个后李光耀时代。这是所谓的政治新常态的起始,也是新加坡人开始谱写“新加坡故事”新篇章的时候。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是,故事应如何起头,展开和铺陈。从这个角度来看,李显龙总理前天在国会的演说至关重要,他对施政方针作了进一步的演绎,也更加清楚的说明了未来发展的思路。

  总理所揭橥的“新加坡故事”新篇章的三个主题是:包容性的社会、蓬勃发展的经济和建设性的政治。三者都是新加坡要实现更美好生活的要素,也是令人向往的目标,但是,要实现理想,首先需要国人对此凝聚共识,这恐怕还需要经过一个磨合的过程。这是因为人们对这三个目标肯定会有不同的解读;具体该怎么做,人们肯定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诉求。基此,在设法凝聚共识的过程中,厘清概念和梳理具体的内容,以及阐明三者的有机联系不可忽略。

  一个包容性的社会,简单说是人人都能从进步和发展中得到好处的社会,确保弱势群体也能得到应有的照顾,不致被抛在后头,或是坠落到社会安全网的缝隙中。我们知道,由于每个人的才能不同,在一个自由竞争的环境和市场经济中,必然形成贫富不均和社会的分层化。因此,要做到包容性,就非得由政府适当出手干预不可。政府必须实行适当的社会福利政策和措施,帮助弱势群体,设法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脱困,摆脱贫困的恶性循环,向上流动。在这方面,政府不能一味的扮演“罗宾汉”劫富济贫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要促进经济的发展,把国家的大饼做大,以便有更多的资源供调动和分配。

  这就不能不联系到经济发展的课题。没有发展,就不可能把饼做大,就无法有充裕或足够的资源供政府适当的重新分配财富,以便让人人从进步和发展中受惠。只有确保经济不断增长,我们也才能不断制造新的和待遇优渥的就业机会,满足每年数以万计的大专学府的毕业生的就业需求。我们是个城市国家,不是山地小王国不丹,好些不丹人仍然可以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简单生活,并靠虔诚的宗教信仰节制物质欲望,感觉生活的幸福。住在政府组屋的新加坡人可没有这样的条件,我们要谋求幸福生活,除开经济增长,别无其他选择。经济增长本身未必能带来幸福感,但若没有经济增长,则根本谈不上什么幸福感。

  谋求经济增长,需要把政治摆正,新加坡过去数十年来的发展,正是建立在政治稳定的基础上。政治动荡必然会削弱我们的竞争力和对外资的吸引力,政治斗争也往往导致族群分裂,严重内耗,进展停滞,这是许多民主国家的覆辙,新加坡是否能避免重蹈覆辙,这是新加坡人在政治新常态下必须接受的考验。在这个时候,提出构建建设性政治的倡议是适时的。

  所谓建设性政治,涉及政府、反对党和人民三方。对政府来说,需要采用更开放的治理模式;对反对党来说,要真正做到不为反对而反对,以国家和群体利益为先,并能提出具体和建设性的政策建议;对人民而言,提高政治意识和理性,以及积极参与,扮演积极公民的角色。只有三者俱备,我们才有望构建建设性的政治,继续在各种重大课题上取得必要的共识,协力并进。民主要行得通,需要适当的妥协,否则就谈不上凝聚共识,更谈不上谱写“新加坡故事”的新篇章。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