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锐:移民政策、生育率和贡献社会

(2011-10-14)

早报导读

● 杨 锐

  经历了5月至8月的选举后,新加坡移民政策的紧缩再度成为热点话题,政策调整的力度也更大。这显示了新政府对此次大选所反映出的民意的尊重。但媒体报道移民紧缩计划的同时,也忧心忡忡地展望新加坡前途命运将受到影响,如人口数量下降、人口老化、生产力不足等。对后者的报道,似乎反映了政府希望国人对合理的移民予以理解的良苦用心。

  提移民问题就不能不提生育率。抛开引入优秀人才、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本地生育率的持续下降,政府才“不得已”通过移民来补充人口的不足。

  想到生育率的时候,又想到另一个话题——贡献社会。在新加坡居住近一年,理解了以一个弹丸之地,新加坡却能在国际社会占据重要地位的深层原因。比如,新加坡是个讲求奉献的社会,人人都要为这个社会做贡献。在新加坡,这既是一个价值取向,因而也成为政策的倾向。

  那么如何理解贡献社会?必须有一技之长服务社会?或者没有专长的人至少也要贡献体力?或者不取任何报酬仅做义工?这确实是一种积极而富有活力的社会生态:人人学习,积极进取,女性与男性拥有均等的机会。新加坡的女性在亚洲国家中地位之高有目共睹,成为新加坡文明和进步的一个座标。但仅仅这样理解贡献社会,是不是有点狭隘之嫌呢?

  不久前看了正在本地播放的电影《绝世人妻》。这位人妻是一位优秀的金融分析师,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看着她周旋于工作和家庭的一个个疯狂的场面,连观众跟着都晕头转向,快疯了。观赏者在这样疯狂放松之后,却也体味到一种无限辛酸。但影片终未给出解决方案,只把绵长的深思留给观众。

  回归家庭还是打拼事业,对女性而言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投身事业就意味着可能牺牲感情和家庭。于是现实中不知有多少女性,不得不踩在工作和家庭的平衡木上,就像电影中那位妻子。

天然的性别差异

  男主外女主内,一向是中华文化甚至东方文化传统的价值理念。这一理念在过去却常常被庸俗化理解,认为是主张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会价值观。而这种情形发生时,也确实常常造成两性不平等——当女人完全靠老公养时,或多或少都会“矮一截”。日本和韩国很讲究男主外女主内,女性婚后多数回归家庭靠男人养家,因而在这两个国家女性的地位都不高。对女性来说,这不公平。

  但错误的并不是“男主外女主内”的自然分工。若放眼社会,生儿育女和相夫教子,在任何时候都是维持人口数量和健康,维持社会生产力再生产,甚至维持社会稳定重要的环节。我们必须承认两性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所谓“男主外女主内”正是一种基于这种自然差异而形成的社会分工。如今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女性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享受成功的快乐;但也必须承认,并不是所有的女性都有强烈的事业心。女性,包括很多事业成功的女性,在内心深处都有浓重的母性情结。李光耀先生的夫人柯玉芝女士,是何等优秀的女性,同样甘做绿叶在家相夫教子,令无数国人为之动容。和男性相比,女人其实更愿意把感情和家庭当作一生的事业。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