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逸儒:一中三解?

(2011-10-14)

早报导读

● 蔡逸儒

  10月10日,“中华民国”积极庆祝建国百年,大陆方面高调纪念辛亥革命,蔡英文则突然先提出“中华民国”就是台湾的说法。真是一个节日各自表述,看来三方各有各的难处,其中充满了玄机,需要好好解读。

马英九吁大陆正视“中华民国”存在

  先说台北,欣逢建国百年,马总统以“百年奋斗、民主台湾”为其讲话定调,相当适切。如果大家再把他在元旦的讲话,“壮大台湾、振兴中华”一并加以观察,就可理解,其执政是以和平为主轴、发展为基调、合作为重点,既展现了相当的战略高度,也凸显了自信与愿景,既表现了立场,也传达了讯息,台湾在两岸及亚太地区将负责任的扮演利害相关者的角色,继续深化民主、追求经济发展,这对鼓舞民心、振奋士气应有助益,应当予以肯定。

  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之下,许多海外华侨及革命志士前扑后继,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不懈努力,经过多次失败,中华革命党人终于在百年前于武昌起义成功,各地风起云涌加以响应,最后推翻了历时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建立了亚洲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仅此一端,即足以载诸史册、永垂不朽。革命成功以后,国民政府基本上照着国父的三民主义、建国方略等建国蓝图,在民族、民权、民生方面展开一系列的改革,但未能竟其全功。

  虽然历经军阀割据、内乱、外患的种种打击,但是由民国17年到26年的黄金10年仍为各界所肯定。在大陆期间的中华民国政府曾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与努力。抗战胜利国穷民困,全民亟需修养生息,旋踵之间内战爆发,国民政府被迫播迁赴台。就表面来说,这是中华民国的一大挫败,但是避秦抵台的国民政府随即率领全台民众,苦心孤诣的奋发图强,不但创造了举世钦羡的经济奇蹟,还为中华民族找出一条可行的民主发展道路。

  在国庆讲话中,马英九总统不卑不亢的兼顾了台湾的立场,理性平实的表达了善意,对中共政权没有一丝一毫的对抗或仇恨心理,他呼吁中国大陆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斜视无法接受、鄙视当然更是不能容忍),但他并未刻意使用“承认”这个字眼,显见马总统及其幕僚还是句斟字酌的有过通盘考量,并未强人所难。马总统希望中国大陆体现孙中山先生自由、民主、均富的主张,这反映的是全台民众的共识,自是言所当言。大陆当局对此也无由公然反对。

  在对内方面,马英九既把“中华民国”和过去的历史成功的联结起来,又强调台湾成功的经济及政治发展经验,还细数其政府三年来的各种成就,凸显台湾的软实力,间接地说明国民政府绝非民进党所指控的外来政权或流亡政府。尤其是马总统以不同方言强调,“中华民国”是我们的国家,台湾是我们的家园,技巧的间接回应了蔡英文主席有关“台湾就是中华民国”的说辞,但又回避了主权适用、领土范围的问题,并未引发更大的争议。 

民进党要“选赢后再改回来” 

  其次,再谈民进党主席及总统参选人蔡英文10月8日有关“台湾就是中华民国”的谈话,否定了民进党过去所谓“中华民国是个外来政权、流亡政府”的说法。民进党1986年创党以来,其中国政策已有多次调整,从早期台独党纲、台湾前途决议文的主张,到后来“中华民国是个什么‘碗糕’(东西)”、“台湾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它现在的名字叫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在台湾”、“维持现状就是支持独立”,蔡英文在9月访美时还说出“不排除统一的选项”等等。各种主张莫衷一是,让人一头雾水。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