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经贸合作能担中日和平关系基础的重任吗?

(2011-10-08)

早报导读

赵洪

  最近上任的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被普遍认为外交风格强悍,思想保守,曾对中国军费开支增长表示担忧,对历史上日本甲级战犯持有不同看法,被认为是日本的“鹰派”。然而,野田上任后随即表明,要继续前任政府的对华政策,致力于深化日中战略互惠关系,并认为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主权争议及历史认识等难解问题,不会影响日中关系全局。

中日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加深

  日本新首相对中日关系的认识,主要基于两国经贸合作发展趋势。中日两国在经济上相互依赖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贸易方面,2010年中日两国双边贸易额达30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30%以上。美国、欧洲低迷不振的市场需求已使中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2003-2010年,日本对华出口占其对外出口比重已从12%上升至20%,而同期对美国的出口则从25%下降至13%。

  在投资方面,日本对华投资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于2005年达到顶峰时期的65亿美元(同期美国对华投资为31亿美元)。尽管近年来日本对外投资重点有所转移(转移至越南、印度等新兴经济体),2009年日本对华投资仍达41亿美元(同期美国对华投资为26亿美元),仍然是中国的第二大海外投资来源地(仅次于香港)。

  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对日投资也在增加。2009年中国对日投资额已从2003年的740万美元,迅速上升至8410万美元。中国对日投资主要集中在食品、零售、商业、电脑软件外包等服务领域,符合日本经济正向后工业化时期发展的趋势。另外,中国购买日本债券、参与日本证券投资的势头也在增强。

经贸合作有助化解危机缓和矛盾

  当然,从目前来看,经济领域的合作加深,并未解决两国在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和冲突根源。对日本来说,要接受在东亚出现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经济、政治格局实非易事;而在中国看来,本区域仍以日美联盟为基础的政治、安全秩序,是二战后留下的遗产,已经不符合当今东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

  更重要的是,中日民间还缺乏了解和互信。如日本民间智库“言论NPO”(GenronNPO)与中国官办的《中国日报》于2010年夏天分别对1617名中国民众及1000日本民众进行问卷调查显示,70%的日本受访者和60%的中国受访者基本不喜欢对方,对彼此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及历史问题不认同。

  但二战以来,中日间从未发生过大的冲突和对抗,两国无论在贸易、投资,还是在区域经济合作上都有不断增强的共同利益和发展愿景。中国十分清楚日本在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本的资金、技术和官方援助曾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起飞时起到关键作用,这也是北京方面每次在双边关系发生危机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尽力避免事态扩大的重要原因。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