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1日 10:09:39

青海因青海湖而得名。到青海就不能不看青海湖。
 
 青海湖是美丽的。清澈透底的湖水,洁净甘美的空气,高耸入云的雪山,纯蓝如洗的天空,朵朵吉祥的白云,组合到一起,就是人间仙境。人到青海湖,就会忘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体会天人合一的美妙。
 
 青海人开玩笑,说歌王王洛宾把青海写得距离太遥远。《在那遥远的地方》真是把青海写得绝美,但一提歌名,大家总会觉得青海遥不可及,实际上,青海与沿海省市的距离,也就千把公里。
 
 两弹之父获奖10元
 
 在那遥远的地方其实还有很神秘的一面。在青海湖的东北部,在四周起伏雪山的怀抱之中,还有一处人称金银滩的所在。金银滩名气不大,但说起这里的原子城,却是名闻遐迩。原子城,又称国营二二一厂,是已经退役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这里先后云集了两万名科研实验人员。在苏联背信弃义的情况下,他们以三顶帐篷起家,最终在1964年10月16日15时,成功研发并试爆成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已经铸剑为犁的二二一基地,沉淀着许多令人感叹的故事。原子弹研发成功后,中央奖励有功人员一万元奖金。基地按人头评定等级分发,有“两弹之父”之称的邓稼先分得了最高奖10元奖金。尽管那个年代10元钱能买到不少东西,也算是一笔钱,但和研发原子弹的巨大功勋相比,10元钱确实寒酸了点。那个年代的人们显然更在意精神的力量和信仰的力量,没有几个人在意金钱的多少。如邓稼先之类的有功人员,有两万之众,他们隐姓埋名38载,忍着和亲人生生离别的痛苦,硬是靠着自己的力量,研发出原子弹和氢弹。
 
 大美青海,只有那样的年代,和那样的人们,才能有这样的无私奉献精神。
 
 信仰给予藏人力量
 
 全国有10个藏族自治州,青海就占了6个;青海人口546万,藏族占了47%。藏人信仰藏传佛教,有磕长头的传统。几乎每座寺庙内,都云集着磕长头的藏人。磕长头的艰辛,远非语言可形容。磕长头朝圣的人,以五体投地表达“身”敬;其不断吟诵“啊嘛呢叭咪哞”,是为“语”敬;其心中不断想念着佛,是为“意”敬。
 
 青海的藏人,有的以身为尺,一路磕长头到拉萨;有的心怀虔诚,围着圣湖——青海湖至少转上一圈365公里;有的则在塔尔寺中原地磕长头,数量则要达到10万个。因为第二佛宗喀巴16岁离家赴藏一心学法,多年不归。其母香萨阿切思儿心切,让人捎去自己的一束白发,意在告诉宗喀巴老母已白发苍苍,希望他返乡一见。但宗喀巴为佛教事业决意不返,他给母亲捎去一幅用自己的鼻血画成的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并在信中写到:“若能在我出生地点用10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同我见面一样。” 1379年,藏人感动于这样的母子情,帮助香萨阿切用石片砌成一座莲聚塔。但完成10万尊狮子吼佛像很艰难,藏人只好以以磕长头的方式乞求佛祖帮忙。于是,磕10万个长头乞求10万尊狮子吼佛像,就成为一种传统。
 
 所以,藏人磕长头,不是求财求官求平安,而是一种一心向佛的修行行为。支撑藏人如此磕头的动力,是对藏传佛教的信仰。反过来,佛给予藏人的,则是冥冥之中的保佑,以及人死之后的超脱。
 
 大美青海,正是有了这种宗教崇拜的力量,藏人才能在青藏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生不息。
 
 玉树不倒青海常青
 
 去年的一场地震,令三江源头的玉树自治州饱受涂炭。青海人提及抗震救灾,无不感恩于怀。青海省委书记强卫说,“青海人民、藏族人民永远忘不了香港市民黄福荣”。他转而说,“我们还忘不了全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汶川地震,全国捐款13亿;玉树地震,全国捐款25亿”。
 
 回忆起救灾岁月,强卫说,那是段难以想象的艰难时光。总理、总书记先后来玉树,和大家一样住帐篷。没有厕所,就临时挖几个坑围上块帆布,总理、总书记和其他人一样要排队蹲坑;被子轮流盖,总理帐篷中的被子就被别人抱走,只好另外再找;回良玉副总理到玉树,两天两夜没刷牙没洗脸没刮胡子,临走时还劝慰青海方面别心怀歉意,他说:“我们共产党的官,什么样的好东西没吃过没享用过;既如此,那就要什么样的苦和难都能面对和承担”。说及这些,去年抗震救灾中两次落泪的强卫,双眼再次湿润。
 
 强卫说,玉树灾区重建受制于施工期短,满打满算,迄今也只有12个月时间,但到年底,绝大多数灾民都能住上新房,我们将继续努力,确保质量,坚决完成3年重建目标。强卫用16个字总结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
 
 玉树不倒,青海常青,是为大美青海。
 

上一篇: 刮骨疗毒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44) 评论数(0)

0

本博文相关点评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