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9日 10:41:02

  我也不希望这件事影响廖的一生。但前提是他必须真诚地认错,我们有责任帮助他和他的同类项明辨是非,搞清楚法与非法、罪与非罪的界线,以便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做人比做官重要。
   (29日南都报道,深圳市委书记和有关部门关注此事,廖本人已写公开忏悔信)
 
   

廖某怎么会这般无耻
   鄢烈山

   我对网友和媒体的集体“道德亢奋”,一直保持高度警惕;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恰如廖天野在他的新浪博客上所言,是要“睁开双眼看世事百态,敲击键盘评是非曲直”。
   我关注了“公务员打骂父母”这桩新闻,痛感当下社会的是非观念之混乱:一是不满两位专家的搅浑水,二是强烈反感廖某危机公关的无耻说辞。
   先是有一位专家说打骂父母这种事与一个人的学历、职务没有关系,意在责备评说者不该强调廖某是公务员和北大研究生。固然哪个阶层的人都可能发生打骂父母的恶行,但是,人们对受教育多的人和公职人员要求标准高一些有什么不对?自古以来有“知书达理”一说,读书人至少要斯文一点吧?一个法学士、有执业律师资格的人不该更知法守法吗?一个管理学硕士不该更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吗?不然,又何必办这样的学校和专业?公务员经过千挑万选,要求德才兼备,一个就要进党校用公款培养的公务员出门报到前咬伤老父,其人品如何不应该受关注吗?
   又有一个所谓的心理专家,说了一通莫明其妙的话为廖某开脱。他说廖某之所以如此,是“自我同一性”没有建立起来,“打骂父母肯定不是其初衷,但他确实这样做了,可以说他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反而被情绪所控制,从而发生了不可思议的行为。”廖的初衷如何重要吗?打了是事实,该谴责和追究的不是动机而是这个“效果”。情绪失控根本不是宽恕的理由,恰如激情杀人虽不同于谋杀,那也是犯罪要担责,而廖某此前殴打老母有七次之多,并非偶然施暴。这位“心理专家”又引《圣经》上的话呼吁“宽恕他,因为他不晓得”,这完全是混淆人与神的判断标准信口开河。是的,在基督看来,我们都有“原罪”,都是“罪人”;在佛陀看来,我们这些有肉身的人都是悲悯的对象;但宗教观念不能屏蔽世人的道德判断和法律判决。我根本就不信,廖某不晓得殴打父母违背伦理道德乃至是违法犯罪。
   至于廖某事发后的反应,在我看来极其无耻。先是“失踪”,其时给他相熟的校友发短信说,“父亲把这件事捅出来是要毁他,他因此责怪父亲。”(见南都10月26日报道)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有无罪错,而是这下我的前途完了;不是父亲有无权利、应不应该去求助,而是你不能危害我的前程!老父被他把衣服撕得稀烂、肩膀咬得流血,被撵出家门,这个乡下老农在城里不知找谁评理调处,经小区管理处指点,来到东周派出所,他寻求的是公平对待,当然包括借公权力施压教导这个不孝之子。如果他不想默默忍受逆子的横暴,这就是非常自然的过程。可是,廖某却对老父作恶意猜测的诛心之论,说是要毁了他!顺便说一句,这说法多么像“跨省追捕”网上揭黑者的那些地方官员,不问人家讲的是否事实、该不该维权,就认定人家是有意损害当地政府形象,要与官员过不去。
   再看他次日(10月27日)与南都记者的对话。“这里有我的责任,也有父亲的责任”,“咬伤这个情况比较复杂,我不想说”,“虎毒不食子……我不能接受父亲这样偏激行为的事实”,“我认为这是家里事,不应该和媒体说”。
   这像是真诚的认错吗?分明是在媒体的聚焦下,对着无可遁形的暴行照片,像某些应付危机公关的官员一样无可奈何地“道歉”,吞吞吐吐地自我辩护。按照中国传统道德,他打骂父母和助他读书的姐姐, 是该“遭雷劈”的恶行;按照现行引进的欧美发达国家的社会规范与法律,他早已成年成家,父母没有义务帮带小孩做家务,而家庭暴力绝不只是“家里事”。这些道理,他岂不懂?他奉行的道德和社会行为规范,古不古,今不今,中不中,西不西,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自我中心,父母就应该围着自己转!正因在他心中,没有羞耻感,没有罪恶感,只有利害得失的算计,东窗事发他的第一反应才是父亲“要毁我”。
   最令人不可接受的是,他通过媒体呼吁网友对他“宽容一些”,居然官腔官调地说“我和我父亲的所有问题是父子之间的问题,没有原则性冲突,没有敌我矛盾”;居然厚颜无耻地表白“我也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但也不是一个完人”(看到“完人”一词我真的欲唾其面);居然反咬媒体一口说“我和我的父母都是事件的引起者,也是受害者”;居然利用人们对其父母的同情心,指责“网民痛打落水狗不是在帮我父亲”,利用人们对农家子弟社会地位上升艰难的同情心,叫嚷“我承担的代价也已经够高”。你的父亲也好,你本人也好,人们本来无恩无怨,只是就事论事评是非,你种什么因就该承担什么果,根本不存在宽容不宽容的问题。
   值得思考的是,廖某怎么会这般无耻呢?成因当然很复杂,与家庭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到个人修养,从教育到传统到现实,都有可反省之处。最直观的,我觉得有两点:一是廖某这类人的自我中心,即极端自私;二是社会盛行的实用主义影响,即只有利害计较。关于前一点,相似的新闻事件,如“疯狂英语”李阳公然声称他与KIM的结婚是自己为了研究中外教育,生孩子则是为了“教育实验”;又如近日有个女子要在广州大桥跳水自杀,她8岁丧母后父亲一直未娶,她长大了也绝不能容忍父亲续弦。后一点,表现在前述那两专家对廖某莫明其妙的回护,也表现在他的校友混淆殴打父母事件的性质与责任,说什么他的“父母也应该有责任”,大抵都是出于不要为此事影响廖某前程的“好心”。
   我也不希望这件事影响廖的一生。但前提是他必须真诚地认错,我们有责任帮助他和他的同类项明辨是非,搞清楚法与非法、罪与非罪的界线,以便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做人比做官重要。
 
   10月20日,李阳在《东方直播室》讨论“家暴”话题,说他在“家暴门”后更火了,“到哪里都有横幅欢迎,疯狂英语也没有受影响”。假如他说的是真的,可见,我们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多么混乱。我希望,再有廖某的父亲这样遭“家暴”的人找警方求助,警方立即出动,将施暴者治安拘留,不管他是官是民、有钱没钱、学历高低。
   2011/10/28
 
 
   
   

上一篇: 当下中国的政改是“皇帝不急太监…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5) 评论数(0)

0

本博文相关点评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