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争夺权力和势力范围之战,将是决定未来一个世纪全球地缘政治面貌的一场大戏。这场争夺战虽然初露苗头,却已经让夹在两个全球巨头之间的亚洲各国面临尴尬抉择。

10月3日,美国参议院进一步通过一项法案,允许对中国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即便如今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上升之势暂有缓解,美国的这种对抗性情绪仍令中国各邻国面临两难境地。如今,中国是日本、印度、澳大利亚、韩国、以及东南亚大部分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但这些国家仍然与美国保持着最重要的军事关系。它们这种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指向不同方向的局面还可以维持多久呢?

若从9月最后一周发表在《人民日报》(People’s Daily)上的社论来看,这种局面将不会维持太久。这篇发表在中共官方报纸上的社论有针对性地指出:“某些国家以为只要借助美国军力就能够制衡中国,就可以放开手脚为所欲为”。

这篇社论大概是在针对前一天日本和菲律宾发表的一份联合声明。日菲两国在声明中承诺加强海上合作,并含蓄地抗议中国声称对南中国海大部分区域拥有主权。但中国的警告同样也可能是针对越南、印度、韩国、澳大利亚或台湾的。在过去一年中,这些国家和地区纷纷有所行动,加强了与美国的军事联系。

当然,讽刺的是,恰恰是中国的这种武力恫吓(《人民日报》这篇社论就是个典型例子),令其邻国纷纷尖叫着逃向山姆大叔的臂弯寻求庇护。直到最近为止,中国似乎一直采取一种明智的等待策略——倚仗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令各邻国无法抗拒,自动进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如今中国的做法则可能有些过头,并可能因此促成反华同盟的建立,而这是中国一直害怕和谴责的。

对于中国来说,更加耐心地等待才是明智之举,因为到2020年,中国很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仍然是世界军事霸主,甚至在中国的后院——太平洋地区,美国也是一股强劲的军事势力。但鉴于政治和军事实力通常随经济实力而起落,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霸权最终将不可维系。《人民日报》社论中警告:“没有哪个国家愿意退掉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的车票”,指的的就是这个。

鉴于美国政府每1美元财政支出中就有40美分是借的,而中国是美国国债最大的外国买主,中国实际上在间接地资助美国维持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优势。尽管美国在该地区的盟友们采取措施加强同美国的联系,它们也担心财政问题会迫使美国缩减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支出。同时,中国正在加强自己的军事实力。美国的策划者们指出,中国正在开发一系列新的导弹,直接威胁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军事优势的基础——空军基地和航空母舰。

令中国各邻国忧心的还有它不断增长的实力,以及它展现这种实力的意愿。最近几年来,中国与越南、日本的海上争端波澜再起——相关方面在公海多次发生冲突,并导致多次外交龃龉。印度表示,中国在声称对印度部分领土拥有主权时,立场日渐强硬。中国与朝鲜的关系也时时牵动着韩国的神经。

以恶意去解读,中国这些举动意味着中央政府内部国家主义势力和军队势力的抬头。年青一代开始掌权,从小受到的教育让他们相信:中国过去就是因为太软弱,才饱受外国欺凌。如今中美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也令中国变得更有信心、更强硬。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