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年头,中国寻富进入高潮期。但中国人并非对所有富人都热情拥抱。比如,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这样的世界顶级富豪,远道来中国,不说赚钱而是“劝捐”,中国的财富阶层并不感冒。

听说巴菲特的儿子彼得到了北京,为他的励志书《做你自己》的中文版而来。就像典型的中国约会一样,我临时约他见面。彼得的女助理莎能在排片表似的行程中,挪出一个早餐,安排在彼得入住的东方君悦大酒店。

我准时到东方君悦二楼早餐厅,彼得已坐在餐桌等候。他一身随意的深色西装,人声和餐具嘈杂声中,高声地打招呼。彼得长得并不很像老爸,长脸型,一头长长卷发,是音乐圈里常见到的那种,但稍节制,并不爆发开来。这位股神的儿子,并没有进入华尔街,也没有跟父亲当“学徒”做投资。在斯坦福大学读了三个学期后,彼得决定退学,从零开始做音乐人。后来成功了,获得过很不容易拿到的“艾美奖”。

我问他:“这次到中国来,他和中国的富二代有接触吗?” 他嘿嘿一笑:“昨天我去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当嘉宾,主持人说,事先邀请了三位中国富豪和他们的孩子。不过,他们都拒绝了,最后一个都没到场,好像中国的财富阶层还没有准备接受我这样的人。”

我告诉彼得一个故事,出自一位在伦敦的记者朋友。一个富二代的中国男生,去英国留学。出希斯罗机场后,未去学校报到,直接打车到了SOHO唐人街的赌场,一赌几个昼夜,昏天黑地,把身上所带数万英镑现金全数输尽。最后,又编个借口让父母速汇钱来。彼得听得很如神,嘴里发出咂咂的惊叹声:“这些孩子一心想毁掉自己。他们很想知道,在跌入人生的低谷后,父母是否还会爱他们。我不想故作惊人之语。某种意义上说,这很可能是‘失去的一代’。中国的变化实在太快了。”

“很多人会说,你是巴菲特的儿子,你当然说说容易,不是吗?”

“别人总是愿意相信, 我老爸一定是从小就要我出人头地,都要成为最棒的。其实, 我记得很清楚,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诉我,你可以选择做一切你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你想当一个收垃圾的工人,我还一样爱你!”彼得笑了。

我也笑了。我告诉彼得,我儿子小学时也曾用要当垃圾工人“威胁”过我。我也用过类似老巴菲特的回答。但是,我说的,不全是真心话。

我问:“老爸就从没有对他的孩子表露过任何失望吗?”

“我父亲更多的还是自己以身作则,给我们做榜样。比如诚实、正直的品性。在待人接物上,他会说,和别人握手的时候,礼貌的做法是,眼睛一定要正视对方。”

酒店侍应生过来,提醒我们是否要点早餐。彼得说他就要一份炒鸡蛋,我则要了份煎蛋。

“我父亲其实是个很简单的人,他花很多时间研究寻找资质好的公司。看到一个好公司,他就买下来。他对管理层完全信任,而后就撒手不管,也不打电话。对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他会对你说,你很有潜力,但只有你自己能够找到这些潜力。不管在商业上还是生活中,他的做法是一致的。”

(二)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