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30日)

昨晚9时,中国共产党九常委全数出现在央视镜头中,这样的最高规格正是为了天宫一号发射。9月20日,新华社引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之言,称这个将实施无人自动交会对接试验的航天飞行器将在9月27日至30日择机发射,并称“针对发射‘实践十一号04星’的火箭故障原因,此次运载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采取了相应改进措施。”此后,在门户网站的三维模拟发射飞行全程预告片带领下,中国媒体重拾一个月前被临时推迟的特刊专题,回到一年一度的航天时刻。

酒泉现场指挥官宣布发射成功,胡锦涛、温家宝鼓掌祝贺。中国官方的这种全力支持态度,转化成媒体语言就是《人民日报》头版的套红通栏大标题,以“神州儿女多奇志,人造天宫翔太空”的七言绝句烘托喜庆气氛。顶级阵仗之下,加以国庆前夕,不论是官办或者市场化媒体,此番皆须以宏伟叙事示人,中共中央机关报、新华社、央视选择摘录以《智慧让梦想与现实“交会对接”》为主调的网民赞扬,更是符合惯例。

不过,微博作为表达工具在过去一年中的迅猛崛起,却也使得那些并不和谐的非议愈发公开化。“劳民伤财,走前苏联太空竞赛的老路”、“花这么多钱,为什么不用来改善民生”——与那些自豪于中国站稳世界航天第三国地位、展望空间站时代尖端科技进步的民众相比,这种针锋相对地认为天宫一号与己无关的反对抱怨声也成为了互联网舆论场上一支不可忽略的力量。

《环球时报》勇于担当责任、不想避而不谈。昨夜火箭点火之后,胡锡进总编就再一次微博预告次日社评主旨:“天宫一号成功入轨,可喜可贺。但这种高兴只能是短暂的,中国近年的各种进步以及突出的社会问题,必然摊薄和冲淡我们的兴奋。现在大概没有一件事可以让激动穿透全中国,因为烦心事太多。当然,也不会有一件事会让全体国人痛苦得觉着过不去。”

比起《新京报》在《脚踏实地,仰望“天宫”》的社论中说“尽管一些航天技术可能暂时离普通民众很远,但是,航天人‘脚踏实地’的精神,则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环球时报》的标题“天宫一号带来的高兴和思考”更加直白。在这篇立论视角迥异于中国几乎所有左右同行的文章中,开篇声明“由衷高兴”,而后总结中国网络舆论特质:“天宫一号刚刚发射成功,甚至在它还没发射的时候,中国舆论就围绕它扯东扯西,‘浮想联翩’,这在言论最自由的国家也很罕见。但这就是中国的真实情形。今天的中国没有任何战略成就能够做民生领域不满的补丁,辛辣和不讲大局被一些人说成是世界范围内民意的特点和权利。”作者承认,中国在必须有一流的国防、一流的高科技同时,也“得拥有让农民工子女也能平等入学、猪肉价格别涨太快的‘技术’”,问题是“中国在逐渐摸索到航天等高科技的攻关路径,对克服其中的差距,我们的信心也在慢慢建立过程中。但在消除收入差距、推进社会公平等民生领域,一切尚在最初的摸索,社会对找到有效途径信心不足。”

文末,这份一直试图承担打通官民两个舆论场任务的畅销报纸再次告诫同行,“中国舆论形成自身力量的时间很短,它需要化解极端的历练和经验。如何支持国家的战略竞争,把这种支持同批评和监督放在恰当的位置上,中国舆论会慢慢形成自己的分寸”,并宣布,“从这个意义上说,天宫一号不仅是航天科学的壮举,它也是中国社会释放看法并形成思考的一次经历。”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