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8日 09:24:43

      我在不久前的一篇博文中说,我正在读美国人哈伯斯塔姆(D. Halberstam)所写的《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重庆出版社,2010),并说到,作者在教我们怎样检讨自己的历史(这里是指美国一方)。一开始这可能是个“直觉”,但读到若干页后豁然开朗,果然他的矛头所向,是有所指的。
       “冤有头,债有主”,作者分析了问题的方方面面,但从他的特定角度出发,这个“罪魁祸首”,——不能总是埋怨外国,而只能盯住自己一方,——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远东美军司令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就是历史老人给朝鲜战争安排的一个“配角”,他不能代表美国,却从美国方面配合、帮助了事情向悲剧性的一面发展。
       现在看来,麦克阿瑟只是一个“愤青”,他也许有一些本领,但他决不是国际政治的行家。
       可惜的是,大陆也存在与麦克阿瑟(思想水平)不相上下的人物。
       抗美援朝战争,从1950年10月底开始,到1951年初,连续打了“三次战役”,打过了三八线,其实就可以停止了(第四次战役都无必要,更不用说第五次)。以后两年时间“并无寸进”,都是一面谈判,一面硬打。而且付出代价极大。可当时不但毛要打,约瑟夫一世和金一世也都在督催志愿军加速行动。
       各位,这并不是什么“事后诸葛亮”,比较一下林彪的“出而不打”(这几个字,等闲之辈怕也不好理解),其间的差距,您就明白了。
       当然,这都是些假设,不是说林彪的方案一定能行得通。那边有个麦克阿瑟,这边也有一个,再好的方案,恐怕怎么说也是行不通的。而且,其中还有一个国内政治的需要,过去我没有太理解杜润生的说法(参见有关抗美援朝的第一篇博客),现在,恐怕还得回到杜润老那里。
       最终,如哈伯斯塔姆所说,如果把中国人赶回鸭绿江以北,他们就不能重新打回来吗?同理,也可以发问,如果把美国人赶下太平洋,战争就可以结束了吗?实际结果,是谁都没能越过三八线一步。什么过“鸭绿江”,什么下“太平洋”,都是瞎说。谁占了也得退出去,有些人就是不明白,武力并不能决定一切(那是“法西斯”是“综合国力论”的理儿),当年的西柏林就是一个例子。
       于是,从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到战后,中国就走入了一条“军国主义”的道路,——抗战后期毛泽东跟美国人所说需要的大笔援助,却全部花在朝鲜战场上了(援助国也从美国改成了吝啬的苏联),其后“一五计划”说是“重工业为主”,其实也是“军事工业为主”,而且荒唐的以为战争随时都会来临(参见薄一波的有关研究),——现在有年轻人说终于“吃上奶”了,有的还说赫鲁晓夫送来了多少多少军事装备,读来真让人感到悲哀。
       人们竟然如此“不学(有术)”,这样被“教育”毒化。
       但是,朝鲜战争仍然停不下来,如哈伯斯塔姆所说,首先,是约瑟夫不想让它停下来,他既不想让中国人,也不想让美国人脱身,以便“坐收渔利”(事实上是他死了以后才实现了和谈)。还有,就是麦克阿瑟这样的战争狂人,也在希望战争扩大。但是,大陆也存在着愤青一般的人物(在群体社会学看来,“领袖”和他的“受众”就是难兄难弟),希望志愿军“乘胜追击,一路南下”(当然这些人都是不计代价的,特别是人命的代价)。
       所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说:如果我们执行麦克阿瑟扩大战争的计划,那就会让美国“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敌人打一场错误的战争”(如同该书中译本存在许多错误,这句话也常常被错误引用)。难道对中国来说,不也是一样?
       有一天我们要写历史,也要检讨自己,光会“手电棒照人”,有什么意义?
       是为抗美援朝研究之八。
 

上一篇: 网络恐怖分子的画像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17) 评论数(0)

0

本博文相关点评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