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史话丛书”是省上着力经营的重点文化工程。继《甘肃史话》及地市史话出版后,又陆续推出了各县区史话。最近,我集中阅读了《肃北史话》、《甘州史话》、《临夏县史话》,现试作一综合述评。

“丛书”编委会阵容可谓强大,省委书记、副书记陆浩、马西林领衔,省宣传教育出版及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齐集,主编副主编则是省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各县区分册亦设立编委会,由当地党政主要领导人出任主任,谙熟地方文史的学者主持编务。

每个分册,卷首是省委书记陆浩先生撰写的总序。其后是地方主要领导署名的序,扼要介绍地方风物,历史沿革,建设成就,以为导读。

综观三本史话丛书,较好地体现了“甘肃史话丛书”的风格和特点,内容丰富,文风朴实,地方特色突出,图文并茂,编辑体例严谨,可读性强,社会效益好,堪称优秀读物。编校质量也很不错,差错率相对说算是低的,其中《肃州史话》、《临夏史话》差错率都在万分之一以内。对历史人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地评说其功过是非,廓清某些历史迷雾,还原历史本来面目,亦属难能而可贵。

底下,集中挑剔三本史话的内容疏漏和文字差错。

一、史实考订有欠严谨,表述重复、不妥乃至自相矛盾

1.《临夏县史话》64页说马千龄有四子,依次为长子福财、次子福禄、季子福祥、四子福寿。同书69页却明白无误地写着,马福祥为“马千龄四子”。“前三后四”,自相抵牾!后说为是。

2.《临夏县史话》70页称马福祥在“蒋、冯、袁”冲突三方间奔走云云。熟悉中国现代史的人都知道,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国民党新军阀为争权夺利展开厮杀,代表人物就是蒋、冯、阎,阎即“山西王”阎锡山。作者竟把阎误作“袁”,而近代史上出名的袁姓军阀只一个袁世凯,待新军阀混战时,袁大头早一命呜呼了!“蒋、冯、袁”,可谓“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3.《肃北史话》“人物春秋”35页介绍好书记拉西尼玛的苦难童年,说一家3口全靠父亲打长工维持生活,可后文又明确交代拉西尼玛还有个7岁的哥哥,那就该说一家4口才对。

4.《肃北史话》136页介绍盐池湾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藏野驴出现两次,明显重复,据前文107页内容看,此处的一个野驴应当改为“野马”。

5.《甘州史话》40页有“李德明、李继迁两代人先后两次进兵”的说辞。从原文表述看,西夏的两代人当然是李德明在前而李继迁后继;然而实际正好相反,李继迁为父,李德明为子,原文子先父后的排序不妥。

6.甘州二郎庙条目,《甘州史话》133页和135页两次出现,重复。前者内容失之过简,当删。

7.《甘州史话》135页,甘州关帝庙条目,谓位于南街山西会馆内的那座建于雍正八年。可再看137页关于山西会馆的说明,却说此关帝庙建于雍正二年,而雍正八年改建的是山西会馆。后者为是。

8.《甘州史话》197页,甘州社火主要乐器有大鼓、大锣、大钵……按:钵是一种陶制盆状器皿,可用以盛饭,拿了“饭碗”去充当社火队的打击乐器,大谬!正确的写法是:大钹。

9.《甘州史话》217页说甘州“雨量充沛”,显然违背常识。该书第3页简述甘州概况时明明说“甘州深居(此“居”改“处”为宜)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气候干燥,雨量稀少”。据原文揣测,作者要说的其实是黑河“水量充沛”。

10.《甘州史话》164~165页,“神州”四号(三号)出现达5次之多。中华神舟飞船飞天,举国骄傲,举世瞩目,新闻头题,字号醒目,作者粗疏,编辑马虎,致其五错,实在不该。

11.《临夏县史话》最后一部分题名“行业风采”,介绍了包括银行、医院在内的十多家企业单位,并配有企业负责人照片,看样子带有某种软广告性质,这倒也可以理解。唯一难以理解的是,企业行列里插进一个“县社会劳动保险局”,政府部门,不应该混同于以牟利为目标的公司啊!

12.《甘州史话》235页说黑河流域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前面72页标明的黑河流域面积却为14.3万平方公里,自相矛盾!

二、几个带有共性的问题

1.关于民国纪年

三本史话凡民国纪年一律以阿拉伯数字标出。根据《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第四十二条第二款第3项之规定:非公历纪年一律用汉字数字,但应采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民国纪年为非公历纪年,则应遵此规定。

2.公元纪年缩写问题。95年、98年,口语可以这样说,而作为书面语言,则必须写作1995年、1998年。

3.表示数值范围问题。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数值范围,正确的标号是浪纹号“~”,而非连接号“—”;若数字带量词,则前量省略。例如9~18米。三本史话所见问题,一是连接号多不合规范,二是前数多带量词。

4.复合量词问题。统计数字,最常见的复合量词是“人次”,三本史话无一例外地写作“人(次)”。那个括号纯属多余。现代汉语词典载有“人次”一词,明确称之为“复合量词”,表示若干次人数的总和。与此相类似的复合量词还有架次、吨公里等。

5.期间与其间。这两个词易混淆而较难区分。期间,专说时间,其前必须有明确标示时段范围的限制词,例如寒假期间,在职期间等。其间,是代词,既可代时间,也可代空间。代词出现的语境是,前面对所指代的对象有准确的陈述;否则,凭空冒出一个“其间”,不惟突兀,且让人不知何所指。

6.做和作。这是现代汉语里最难区分的两个动词,拟另篇专文探讨。此处只纠正使用频次高差错率也高的“做贡献(奉献)”、“做总结”,“做讲话”,三个“做”都应改为“作”。

三、文字标点及排版差错

1.音同形近致误(括号内为正)

怨怨相报(冤冤相报),挟裹(裹胁),溟朦(溟濛),象(像),咯牙(硌牙),须根(宿根),桀傲不驯(桀骜不驯),讯号(信号)。(以上为《肃北史话》差错)

神态(生态),一级(以及),即(既),梁(墚),演义厅(演艺厅),清未(清末),钟古楼(钟鼓楼),为于(位于),小什字(小十字),明、请(明、清),平卢先锋(平虏先锋),很好的预防(很好地预防),绕有兴味(饶有兴味),方仗(方丈),佘(赊),篇帜(篇帙),由感而发(有感而发),克尽厥志(克尽厥职),撤修增大(扩修增大),荻青(狄青),粑(耙),甘州姨子(甘州胰子),日落西山、明月渐落(明月渐升),尉为壮观(蔚为壮观),鹿雀同春(鹿鹤同春),芊芊玉手(纤纤玉手)。(以上为《甘州史话》差错)

沟(的),里(哩),禹贵(禹贡,按:禹贡为《尚书》篇名),袛(衹,只的异体字),泪乎光绪十八年(洎乎,到的意思,“泪乎”无解),腹号(腹枵,腹空,饥饿的意思),佳漠(佳谟,良谋、好计策,佳漠无解),前生(前身),大什字(大十字),蒙训(训蒙,启蒙教育)。(以上为《临夏县史话》差错)

2.表意重复或欠通顺

《肃北史话》26页,意为“天资聪颖”的意思,意为……意思,重复。158页,崛地而起,生造词。163页,物产风俗,蒙古族民族风俗习惯。“风俗”重复。

《甘州史话》11页,街道办事处全部直隶于市委、市政府。直属于市政府,党政要分清。17页,一首诗《北城旷览》诗云,两个“诗”字重复。129页,朝客拜香,不通,改为香客朝拜。238页,村庄……一派和谐安详的气氛。安详,用以描写人的举止神态,此处用来写景状物,不妥,可改安静。

《临夏县史话》:107页,临夏州第九至十届党代会代表。党代会叫“次”,党代会选举产生的领导机关才称“届”。151页,回族宴席曲和汉族酒曲便是其中的精粹之一。两项并列,不宜称“之一”,可将此两字删去。206页,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领头雁。带头人与领头雁重复,

3.盲目引用流行词语,以讹传讹。《临夏县史话》119页,白云有触手可及之感。“触手可及”频见于大众传媒,其实是一个表意混乱不通的“新词语”。“触手”,无论是主动去触,抑或是被动“受触”,反正都已经“触着”了,还用得着缀以“可及”二字吗?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