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养老院

北大新公布的“不孝敬父母”不得被推荐的遴选学生规定引争议

北大近日公布2012年“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参与学校及实施细则,遴选要求中一条学生“不孝敬父母”不得被推荐的规定引发争议。有网友认为“孝顺”定义很难统一,对学生是否孝顺父母学校很难得到客观的评价。(10月13日《扬子晚报》)

学校作为给社会输出人才的基地,就决定了我们的学校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多企业招聘的面试环节中,总会提很多的似乎跟企业无关的问题,其中就有这么一个问题“假设公司现在给你发放10万的奖金,你会怎么花?”,时常出现在各种企业招聘中。

这问题看上去似乎无关紧要,其实它是在考察一个人,把什么放在第一位置上,继而考察他的孝顺程度。公司之所以要考察一个人是否有孝心,是因为他们觉得,有孝心就能够说明这个人是否懂的感恩。公司把他培养成优秀的人之后,他会不会跳槽?来为公司是否留得住未来职位继承人做打算。那么,作为教育机构,他们的目的何在呢?

我们都知道,一个学校的发展是以这个学校的生源、信誉和它的学生的回报密切相关的。名气的抬高是与这个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挂钩的,因而以企业的人才标准来规范自己学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那么为什么偏偏选择了“孝顺”作为评比标准,而不是其他的一些品质呢?

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中国自魏晋开始,至唐、宋、元、明、清一直下来,就提倡“以孝治天下”。 孝的真意是什么?就是爱,也就是回过来要还报的爱,就是说,父母养活你十几年,你要回报;企业提供你工作的机会,发展的机会,如今你有了能力,需要你来回报,你要回过头来奉献,这就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原则。

一个人真能爱父母,爱家庭、爱公司、爱顾客、爱员工,他一定也是忠诚的人。因为忠诚是一种情爱的发挥,如果他没有基本的爱心,连父母都不爱,他也不可能对公司、对顾客、对员工有起码的忠诚。过去选拔人才,就已有:“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就是说,做领导的人应以孝子之心来做管理工作,真正做人民的公仆,不违背人民的意愿,不违背公司的原则,不违背顾客、员工的意愿,这样的人才算孝子,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另外,以“孝顺”作为标准还有一种解释,即孝顺的中心特性。所谓中心特性,就是我们在形成印象的时候,有些特性的信息常常更有分量,并能改变整个印象。继而根据评价的中心性,人们一旦断定一个人具有“孝心”这一优良品质,就会自然地把他和其他一些好的品质联系在一起,这可能就是“孝顺”的魅力所在。

因此,不管是企业还是学校,以一个人的“孝顺”作为其需要人才的标准,是可以解释的明智之举。

注:《大家谈中国》的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大家投稿,请把文章发送到:按键 tougao@bbc.co.uk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