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政党、一个事件,情况往往是非常复杂、微妙、多变的,所以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时候,绝对不可以简单化、绝对化”

  谈时局

  人物周刊:你把中国的政局形容为一口高压锅,这口锅里的人应该做些什么?

  杜导正:高压锅有个气阀,如果越拧越紧,有一天要爆炸的。一爆炸大家都倒霉,谁也占不了便宜。所以,我很希望走改良主义的道路。

  中国当前的矛盾是16个字:官场腐败,贫富悬殊,道德滑坡,治安不好。中国人现在有饭吃、有房子住,不打仗,觉得还过得去,但腐败太厉害了,贫富差距拉得越来越开,老百姓对政府的恼火程度越来越高,很危险。

  人物周刊: 最近刚好是辛亥革命100年,你如何评价这100年?

  杜导正:孙中山在中国、在共产党内、在几代知识分子当中的影响是深远的。辛亥革命是一面旗帜,在台湾,连民进党也不敢否认。现在内地没有主动利用辛亥百年这个时机推动民主进程,可惜了。

  我们回头去看“三民主义”,还是对的。毛泽东错误很多,但他在解决国家独立这个问题上,历史地看,他所代表的集体是有功劳的。我们小时候,看报纸的感觉就是整个国家要灭亡了,今天东三省丢了,接着察哈尔、热河丢了。国家要独立,在国际上取得平等地位,孙中山先提出来了,蒋介石也想解决,最后解决的是在毛泽东时代。

  共产党的执政地位靠的是“民族主义”和“民生主义”这两条,但现在腐败、贫富悬殊成这个样子,就要解决“民权主义”的问题。权力必须受到制衡,不能靠道德来制衡,我们现在表扬几个道德模范,没有用啊。内部的腐败靠自己很难根治,你左手生个大疮,用右手开刀来挖,下不了手。

  目前应该做的是3条。第一条就是党内民主,第二条就是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三条就是把舆论放开。

  人物周刊:你听到过当政者内部不同的声音吗?

  杜导正:现在官场里也有好人。一位退下来的中央领导跟我说,他有一次到一个省,省委书记公开地跟他介绍情况是一套,会后两个人悄悄谈,那个省委书记说,我刚才说的那些话是不得不说的。

  我总结这辈子的经验教训,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政党、一个事件,情况往往是非常复杂、微妙、多变的,所以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时候,绝对不可以简单化、绝对化,我觉得这适用所有问题。

  人物周刊:有人认为,自辛亥革命开始的暴力革命,造成了中国100年来的动荡,清末如果改良成功,成立君主立宪制国家,中国会是另一番局面。

  杜导正:光绪皇帝想走日本明治维新的道路,如果成功了,对中国非常好,中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而会是一个很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但他失败了嘛,慈禧把他镇压下去了。慈禧死之前又想改革,当时清廷内部力量起来了,很多大臣很多省份都有不同想法,不改不行啊。她允许私人办报,上海一下子办了一百多家报刊。但是晚了,同盟会已经起来,要革命了。中国现在就担心这个。历史教训太多,都是血和泪的。

  人物周刊:美国现在掀起“占领华尔街”运动,一些中国人为此而欢呼,认为西方正在衰落,东方正在崛起。

  杜导正:西方民主国家的问题比起中国来,绝对不是大问题。他们再闹也不会搞到陈胜吴广的武装暴动,因为他们的民主制度决定了人民有权选择和罢免政府,可以在民主的社会制度下不断改革不断修正错误,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是稳定的,内在比外在看到的表象要稳定得多。

  人物周刊:如今最令中国各级政府紧张的一个词是:维稳。你觉得社会怎样才会稳定?

  杜导正:现在大的革命在中国搞不起来,小小的动乱少不了。我认为,最好就是在维护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维护现在的政权、维护现在的社会结构的大前提下,碎步前进。

  最近一些老干部子女提出,除了真正推进党内民主外,还要赶快推进人大制度改革,如在现人大代表名额以外,再增加20%的人大代表名额给老百姓。我觉得这个意见不错。

  人物周刊:最近广东有个小孩先后被两辆车碾压,18个路人经过但都没有施救,你怎么评价这件事情?

  杜导正:这个现象背后是道德滑坡,还有法制不健全,我救了你以后,如果你反咬一口,我反而要坐牢。

  我们的文化教育里道德教育太差,现在中国拼命搞科学技术,你看,国家现在不怎么奖励人文方面的东西,只奖励科学技术,这和斯大林一样。斯大林对人文科学不怎么奖励,就培养了高尔基几个听话的文人,主要是培养科学技术方面的人。

  谈往事与反思

  人物周刊:在你的人生中,什么事情会让你感到后悔?或者是认为自己做错了?

  杜导正:历史上大部分时期里,我非常听党的话,因此党对我也对,党错我也错,我被人整,整人也是很狠的。

  人物周刊:吴思说,你给他们讲抗日战争经历的时候,说得最多的是自己的反思。

  杜导正:抗日战争的时候,我们也糊里糊涂地错杀过人。1939年,我16岁,是县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在五台山北麓的游击区,有人认为某个人给日本人送情报,当时也没调查、没手续,我们就跟那个区长做了决定:把这个人干掉。有时布告还是我写:×××,通日,给日本人送情报,予以处决。我们派了3个游击队员,带了两条枪、浆糊和布告,半夜里去到人家门口,大喊:“×××,你出来”。等人一出门,叭叭就是两枪。然后把布告一贴,就跑了。

  还有一件事情,我没有参与,是别的人做的,也是很残忍的。繁峙县柏家庄一个村干部被泽青岭据点的日本人叫去当了维持会会长。他的女儿参加我们的工作,是妇女抗日救国会的一个成员,姓杨,大概十六七岁,漂漂亮亮的。有一支游击队过来,她跟着游击队打游击,那个连长喜欢上她,两人开始交往。因为她的父亲是汉奸,她又和连长好,连队决定把她枪毙掉。那天晚上,开枪怕引起日本人注意,就把她推到沟里用石头砸死。这件事发生在1939年底到1940年初,是真实故事。过去战争期间这些账不好追究,都是时代条件下的产物,如果要清算,那我也是有责任的。

  人物周刊:你对1947年的土改有过反思?

  杜导正:1947年,邓拓派了我在内的3个《晋察冀日报》的记者到定县参加土改。土改到最后,老百姓提出要开大会斗两个人,一个是日本人占领时期当过维持会会长的,还有一个就是大地主之类的。当时来了五六千人,有些农民带着镰刀,公报私仇,上去就把人砍得血淋淋,现场一下就乱了。我们坐在上边,市委宣传部来了个叫董东的同志,他就喊道“你们不能这样”,就派民兵上去拉。我是另外一派,我对他说,你这是压制群众运动,压制群众的革命性。现在证明董东是对的,我是错的。

  人物周刊:1949年之后,你曾是毛泽东路线的坚定追随者?

  杜导正:庐山会议前,我跟错误的东西跟得很紧,在历史上应该承担责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力量,在主张和实践上基本是正确的,共产党的事业发展得出乎意料地好,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威信得到了确认。

  那时就跟毛泽东保持距离的人有,但很少。李锐、李慎之、谢韬、王若水是觉悟早一点的。邓拓是我的老上级,他是紧跟毛的,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就是他做的。到后来,邓拓开始了独立思考,认为毛有错的东西,一下就被干掉了,毛还骂他“蹲着茅坑不拉屎”、“死人办报”。

  我当时的思想就是,就算毛有点失误,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在执行当中加深理解。1956年,我从马列学院毕业,被派到广东,回北京开会时,中新社的代社长张帆请我吃饭,从饭馆回他家的路上,我还对他说:“现在中央的路线方针都是正确的,我们不需要独立思考,这个主张那个主张,就是按照毛主席那一套搞下去就很顺利,紧紧跟着就行了。”我们那时候就觉得,地球和中国就像个白面团一样,捏成什么样都可以。全党都是这样的气氛,所以毛犯错误,不是他一个人的——当然他要负主要责任。

  人物周刊:随后的社会主义改造中,你持什么样的态度?

  杜导正:这六七年,大体上毛泽东是一条路线,刘少奇、邓子恢、陈云、薄一波,基本上是另一种主张。毛要求加速社会主义改造,农村搞集体化,城市搞国有制,其实就是消灭私有制,这是斯大林模式的东西。刘少奇这拨人比较清醒,他们还是坚持新民主主义这一条路线。

  我当时站在毛这一方,但我是不自觉的,我不了解这种矛盾,也不了解后果,只是认为合作化是对的。但我下乡采访时,就觉得老百姓不是很愿意,他们刚得到土地,又要交回去。当时华北局办了一个通俗刊物叫《华北人民》,实际上是我在那里搞的,大吹特吹合作化,办了个专栏叫“合作化问答”,这是赵树理给我出的主意,说问答这个形式老百姓乐于接受,配有大量的连环画。这对合作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人物周刊:“大跃进”和公社化时期呢?

  杜导正:那更不用说了,我是个积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