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政、暴政与宪政

作者:老知青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1-11-28

本站发布时间:2011-11-28 22:40:33

阅读量:41次

  什么是“仁”?子曰:“仁者人也。”白话文可译为:“仁,就是拿人当人看。”什么又是“仁政”呢?“仁政”一说,最早见于《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曰:“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由上述孔、孟对仁和仁政的诠释可知,所谓仁政,就是当权者能够拿老百姓当人看,能有起码的同情心,从而在对他们使用刑罚时有所节制,税赋定得轻一点,各种摊派收费少一点,这就是施仁政了。据此我们不难看出,在这样一种施政过程中,施与一方与接受一方,主动者与被动者,其角色定位和相互关系是极为不同和界限分明的。当权者为施与方、主动者;百姓们则为接受方、被动者。而这样的角色定位和相互关系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施仁政,只是当权者出于主观意愿所采取的一种单方面行为,并没有什么外在的约束力要求他必须施仁政。因此,只要当权者换了人或改变了主意,他也完全可以不施仁政而施苛政、施暴政;而作为只能被动接受一方的老百姓,则无论是仁政、德政还是苛政、暴政,你都得乖乖儿承受着,别无选择。

  那么,什么样的当权者会施仁政、德政而什么样的当权者会施苛政、暴政?能提前知晓和躲避开吗?回答自然是不能。因为包括当权者在内,人可是一种禀赋差异悬殊、好恶相去甚远的动物,其心理活动难以捉摸。因此某位当权者究竟愿意施仁政还是喜欢施暴政,得全看那位主儿的习性与好恶。而百姓们是否能遇上一位仁君,从而在仁政、德政的光辉照耀下熙熙而乐,还是不幸偏遇上一位暴君,从而只能在苛政、暴政之下苦苦挣扎备受煎熬,那就只能凭运气了。如果你刚好属于那种“幸运的一代”,刚好碰上“中国出了个隋文帝”,那么恭喜你,你尽可安心享受一些年仁政的关怀了。因为据史书所载,隋文帝登极之后,那是“恤民如伤”,并力主“薄赋省刑”,实在是一位仁德的主儿。不过当然,这样的仁政你得抓紧享受,因为紧跟着隋文帝,他的儿子,也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暴君杨广,马上就要登场了。

  如果你恰好赶上了二十世纪,恰好碰上“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而又恰好生活在他的治下,那么,你就只能自己可怜一下自己,同时随时做好挨饿、坐牢或死亡的准备了。因为你碰上的可不是一位省事的主儿,不仅天性酷爱斗争,而且还是中国有史以来唯一一位公然宣称自己“就是不仁”,并“决不施仁政”的主儿。当然,有人会说,他说的是“对反动派和反动阶级的反动行为决不施仁政”,跟大多数人并不相干。但究竟哪些人是反动派,并无什么固定的标准,而是根据他在不同时期的需要 ,由他“乾纲独断”出来的,他说你是反动派,那你就一定得是反动派。事实上,从他的死对头国民党蒋介石到他的亲密战友暨接班人刘少奇林彪,从历次运动中被揪出来的地富反坏右到大饥荒饿死的几千万百姓,以及更多被整而未死饿而未死的中国人,最后通通都成为了反动派,因为他对他们一律都不施仁政。而且,你不仅盼不到仁政,还须再怎么痛苦都不能吭声。因为他警告说:“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如有乱说乱动,立即取缔,予以制裁!”而到了后来,即便一声不吭 ,你也不能免祸了,因为“腹诽”即“心怀不满”,也成了一种应予惩罚的罪恶。

  所以说“仁政”这东西,实在是有点儿玄乎,只能概由别人施舍,百姓们只有逆来顺受的份儿。而由于几千年来,权力世袭,以致仁慈的主儿特少而混蛋的主儿特多,所以百姓们承受的苛政、暴政,也就远远多于仁政、德政。翻开二十四史,扑面而来的多是啼饥号寒,囚禁杀戮,血雨腥风,求告无门,而仁政下的承平与繁华,则不过是些稀有的点缀,意外的奇遇,和苦难中的梦境罢了。所幸的是,黑夜总有尽头,苦难也终有穷期,人类总算迎来了宪政时代。

  什么又是“宪政”呢?按中国传统的文字注释通则:宪者,限也,就是限制的意思。限制谁呢?首要的限制对象自然是当权者,因为其最易为恶,且一旦为恶,危害极大;其次呢,当然也限制普通民众,谁也不能特殊。怎么限?立下契约、定下规矩来限,用分权制衡来限。这个契约与规矩,就叫做宪法;依照宪法行政,就叫做宪政。宪法规定了掌权者的权力范围和行使权力的程序规则,也规定了每个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上上下下,大家都得依法行事,依法活动,违法者都将受到追究与处罚。由于这宪法是大家共同订立的,是必须一体遵行的,没有什么施与者与接受者之分,所以准确的说法就应该是“实行宪政”而不再是“施行宪政”了。实行与施行,虽然仅一字之差,但内中意涵,却有天壤之别。

  宪政之下,法律最大,无论国王、总统、议会、政府、法院、军队、政党、社团或是个人,一律各司其职,各守边界,各尽本分。该你干的活应尽的职分,你不得随意推脱 ,消极怠惰;不该你干的活,你不得越俎代庖,乱展拳脚。比如国王,作为国家元首你得送往迎来,该出访出访,不能推三阻四;不该你过问的,比如议会吵架,法院审判,你就不得插手其内,偏袒一方。再比如军队,遇到外敌入侵该你为国尽职时,即便刀山火海死亡枕藉你也休要退缩,但国内政党内斗或者民众上街游行示威,你就只能冷静休息一旁待着。如果你利用枪杆保一方压一方,甚至用枪杆镇压民众,那你就是干政,就是叛国。至于公民,当然也必须依法行事,该纳税纳税,该服兵役服兵役,即使上街游行示威抗议政府,也得行为有度,不可烧汽车砸店铺。宪政之下,掌权者不行专制不搞独裁,公民自然也就不会动辄诉诸暴力。

  综上所述,仁政与宪政,不仅名称各别,内涵更是绝然不同。仁政的本质是人治;宪政的本质则是法治。仁政是君主或大老爷对臣民百姓的恩赐与施舍;宪政则是共同遵行基于自愿原则所订立的契约。仁政属于独裁专制时代,深烙着皇权至上的烙印;宪政则属于自由民主时代,高扬着民权胜利的旗帜。

  因此,对于一位现代社会的当权者来说,如果他无意推动实行宪政而依旧只想施行仁政,那么,他在骨子里就依然只是一位古代君主或青天老爷;而对于一名现代国民来说,如果他并无对实行宪政的渴求而只祈愿当权者能够施行仁政,那么,他在骨子里就依然只是一名匍匐在权力者脚下的顺民。而在一个现代国度里,如果祈盼仁政的顺民依然占多数而当权者又正好是只想施行仁政的主儿,那么,这个国家的宪政之路就仍将充满坎坷。这样的国家,尽管它也会高挂起民主与共和的旗帜,但它的实质,却依然只是大明帝国,大清帝国。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