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欧债新方案达成之后,中国随后即向欧洲奉上了强硬的暗示:要想博得世界上最大债权国的同情和支持,你们就得准备好借人民币了。
中国已被美国国务卿克林顿(Hillary Clinton)正式尊为美国──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的银行家、欧洲各国的终极贷款人,虽然中国人本身并没有扮演此类角色的意愿。北京方面的顾问和官员提出借人民币的想法,是希望以此降低欧洲敞口增加给中国外汇带来的风险,同时利用欧洲最近的窘迫状况来推进中国提出的国际货币政策议事日程。

如果外借人民币成为现实,可能会为美国财政部最终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铺平道路,而这将是世界货币史上意义极为重大的一刻。

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负责人雷格林(Klaus Regling)上周五在北京向中国领导人展示了从只有“廉价物品”可供选择的欧洲救助市场上淘到的最新“物件儿”。雷格林访华期间在清华大学做了演讲,他并没有排除未来借人民币的可能性。

欧洲当局犯下了一个错误,它给外界造成了这样一个印象:雷格林访华是布鲁塞尔峰会过后疯狂融资行动的一部分。雷格林在峰会结束后立即起程访华,围绕这一行程的宣传势必会让外界产生极大的期望。

欧盟(EU)上周因峰会延长推迟了定期举行的中欧高层磋商,中国人已经为此感到不快。偏偏又在这时登出头条新闻(无论有多么不切实际)说,欧洲在达成救助方案后期待东方大国伸出慷慨之手,这并不是个明智之举。

雷格林有些轻率地说,中国过去一直是EFSF债券很好、很忠诚的买家。把日常的债市情绪与忠诚等人性特点混为一谈,似乎表明雷格林并未从根本上理解市场的全部意义:赚钱。

然而遗憾的是,希腊的债券投资者并没有赚到钱,这些运气不佳的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手里的债券缩水了50%。还没有哪个国家在债券被减记的时候,其信用地位像希腊一样得到这么多人、这么无用的口头维护。当下一拨欧洲主权债务推销员上门的时候,中国不太可能忘记这一点。

对于欧洲采取的“停止-启动”办法来应对债务危机,中国人已经表现出了不耐烦。他们和全亚洲的其他大投资者一样吃惊地发现,当欧洲人指望成为最后贷款人的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都不去阻止意大利国债收益率的上升趋势时(不管什么原因),到访的欧洲人却还在指望中国人来购买欧洲经济拮据国家的债券。

雷格林竭力声称,此行只是他对中国的例行访问之一。如果雷格林指望他的行程会建立起什么金融友谊,这很可能只是一厢情愿。美国前总统杜鲁门(Harry Truman)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在华盛顿交朋友,养条狗吧。在此稍作改动即可:如果你想在北京交朋友,养条狗吧。

法国总统萨科齐(Nicolas Sarkozy)上周四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通了电话,就本周在戛纳举行的G20峰会进行讨论。在通话中,他向胡锦涛讲解了最新的救助措施。中国外交部网站显示,胡锦涛说,他希望这些措施“有助于欧洲稳定金融市场,克服当前困难,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哦,那好吧。

中国官员说,相比考虑通过错综复杂的EFSF附加工具为欧洲提供新的双边贷款,中国同意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道、通过另外的多边协议提供资金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这样做会让中国加强对贷款条件的控制,降低风险,同时也让新兴经济体能够作为一个整体,更有效地对那些仍然主导IMF的西方国家发号施令。

观察中国的人士说,善于利用互联网的中国公众给政府施加的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在很多老百姓仍在与令人担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甚至是赤贫状态进行搏斗的时候,公众敦促政府抵制住走上歧途的欧洲国家政府要求现金援助的请求。

一位人脉广泛的中国消息人士指出,亚洲金融风暴期间,韩国人为救国不惜卖出黄金,相比之下,希腊政府陷入困境而希腊人却在罢工。他强调,即使欧洲从债权国家拿到了更多“供应商融资”(vendor finance),中国也不指望欧洲会大幅提高从中国进口价值较高的产品的数额。这位消息人士说,我们出口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换回了美元,我们购买欧元债券,结果它们贬值了。我们有更好的投资途径,比如投资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或者是收购欧洲的高科技企业。

David Marsh

(本文译自MarketWatch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Donate to Wikileaks.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