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字幕组的尴尬

中国字幕组的尴尬

在中国,没有ViKi,只有字幕组——这是对互联网上致力于将外国影视剧配上中文字幕的爱好者团体的统称。

字幕组在中国已风行数年,年轻人无人不晓。在Google上搜索“字幕组”三个字,能找到超过三千万个网页,比“姚晨”、“郭德纲”的搜索结果还多上几百万。

中国的美剧迷、韩剧迷、日本动漫迷等各类国外影视作品的粉丝们,无不受益于人人影视、伊甸园、TLF、破烂熊等上千个大大小小的字幕组——他们通过网络或生活在国外的志愿者搜集国外影视作品,配上字幕后再通过互联网及时分享给网友。

尽管字幕组在中国从兴起至今已超过十年,影响力蒸蒸日上,但从商业化的角度来看,却乏善可陈。

绝大多数字幕组至今仍保持着爱好者团体的形态,至少名义上必须如此,一些字幕组成立多年来主要靠成员捐款维持。少量通过网站广告、视频广告乃至服务盗版商等方式,获取一定收益,这部分资金主要被用于补贴字幕组服务器托管等费用。在中国最早字幕组之一漫游字幕组的一位创始人晶晶看来,相对于字幕组运转成本,这种钱少得“都不够塞牙缝”。

原因并不难想到,中国严格的境外影视剧引进和播出审查机制下,大量流行或冷门的电视剧、电影和动画片,或者不能引进中国,或者内容被严重阉割,又或者必须经过特别漫长的审批流程。

中国字幕组的效率非凡,中国网友看到《越狱》、《绯闻女孩》等热播美剧的时间,可能只比美国的播出时间推迟不到一天。这一背景,既是字幕组得以持续数年被网友追捧的背景,也是其无法走上商业化道路的掣肘——字幕组诞生至今一直活在侵犯版权和广电总局视听节目服务许可证制度的阴影之下。

ViKi获得2000万融资的消息公布后,李亮(化名)和朋友讨论一番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不可能有ViKi。

李亮是中国一家知名字幕组的创始人之一,多年来这个字幕组第一时间翻译了大量流行美剧,但这些大都不在官方引进剧集之列,这意味着中国不仅不可能出现ViKi这样的可以自由地和国外影视内容生产公司进行版权合作的公司,也不可能出现通过促成这种跨语言的影视产品流通来获得收益的公司。

李亮所在的字幕组,2010年曾开发过一个与ViKi有一定相似的在线字幕制作系统,后来他们把这个系统“给了”国内一家知名视频网站。他说,这种形式需要大量服务器资源托管视频,这是爱好者团体式的字幕组们所无力承担的。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