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丽桦:“全民公敌”:网络行销

(2011-11-11)

早报导读

时事透视

叶丽桦

好莱坞的电影题材特别多样化,其中的政治惊悚类是历来卖座的题材之一。故事情节多数环绕在政治平台高科技间谍活动,引述1998年电影“全民公敌”(Enemy of the State)的对白:政府可以通过任何管道获取市民的资料,所用科技越多,越容易被监控。这电影正应验13年后所发生的事情,只是第一主角有所更改,变成商家,而市民依然是受害者。

想必在资本主义崛起以来,商家就想尽办法了解顾客的各种癖好,例如:收入,消费心态,每月花费预算,生活习惯。而随着网购的人数以倍数上升,年龄层逐渐多样化,致使依目标消费群而分类的行销方式盛行;骇客也把目标转移至商家或金融服务提供者,引起消费者对于隐私权的担忧。

电影情节里,只有政府才享有这种专利,侦察用户的通话记录和刷卡记录等,探出其所在的地点,在这里市民是被动式的;这个时代,市民喜欢通过某个应用程序(app)例如Foursquare登入某个地点,不用多说,附近的商家依此向“上门”的潜在顾客做个产品服务介绍,这里市民是主动式的。

一些网络媒体平台,在隐私设定方面自动选择“同意”,这对于不熟悉隐私设定的用户是不公平的。同时,一些网络媒体强迫性的使用条规,让用户只有点头的份,其中的条规包括随时搜查用户的资料,并提供给商家,这里市民是被强迫式的。这样下去,恐怕商家和网络媒体比你的亲友更清楚,你应该在生日的时候收到什么礼物。

虽然政府在8月时宣布新条规,制止电讯服务商或其它商家肆意地使用用户的资料,但是前提是客户要先通知客户服务人员。同样的,在使用条规里,商家能在不通知用户的情况下,使用其资料作为商业用途。

这样的做法固然能带给顾客个人化的服务,这让商家能依“好”入座,但是也同时带给不法商家一个入侵的机会。况且,现在的网络防卫系统还未纯熟,许多商家的资料库只要碰到专业骇客的连环攻击便陷入瘫痪,盗取用户的个人资料包括电邮信箱地址,赊账卡号码等。造成的困扰包括垃圾电邮和赊账卡号码被盗用的烦恼。这个阶段市民是处在无奈式。

因此,培养自我防卫意识非常重要,拥有学术上称为网络媒体的读写能力(Online Media Literacy)是现代的必修课。这简化为:对于网络媒体采取批判性的态度。

首先在使用程度上,入户任何社交网站时务必了解它的资源分享尺度有多少,如何处置隐私设定,才决定该妥协的个人资料程度。例如,选择性地使用地点鉴定服务,确保只有认识的商家才能向你推销服务。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