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更多地“藏汇于民”——日前在北京举行的新浪金麒麟论坛上,央行行长周小川称,中国未来可能将更多的资源分配转向民间。“所谓藏汇于民并不是老百姓把外汇藏到自己手里,而是有自行决定运用外汇包括投资外汇等机会。”周小川的讲话发表几小时后,“央行放出进一步放松外汇管制的信号”的消息传遍了电视和网络。

实际上藏汇于民并非一个新的话题。藏汇于民这个概念最早在2006年由时任央行副行长的吴晓灵公开提出。当时对藏汇于民的解释是,希望通过市场化方式来化解和消化央行手上过多的或是结构不够合理的外汇储备。然而,藏汇于民从2006年提出到现在,政府方面从未真正实现过。
对藏汇于民最坚定的反对意见来自政府外汇管理部门或一些专家。他们的理由是,如果藏汇于民,就不可能集中财力办大事,中国需要引进的资源、技术等,将缺乏强有力的外汇后盾,这对于未来中国经济安全不利。国内一家主流媒体发表题为《外汇储备到底是谁的?能不能分?》的文章甚至认为,外汇储备是央行的钱,虽然代表国民财富,但不能理解成一般意义上中国百姓的钱。

特别生动的是,一些专家或官员还用了一个比喻,认为“银行、企业和个人在当年将外币卖出时已经获得等值的人民币收入,人民币升值之后,在降低进口成本、增加投资收益等环节也获取了巨大的收益,肉已经‘烂在锅里’了”。对于外汇储备这块肉是如何“烂在锅里”的,不甚清楚,只关心已在锅里的“煮熟的鸭子”会不会飞掉。

当然,这些专家或官员这么想也情有可原,他们觉得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只有通过购买美元、欧元和日元资产才能增值、保值,交给自己的国民“打理”不放心。因为在他们念过的经济学教材里从来不讲这个问题。一个穷国会借这么多钱给富国消费,这在历史上就没发生过,在教科书上也没有学过。

从理论上讲,由于外汇储备都是中国百姓的钱,百姓也有权处理这些钱。但政府外汇管理部门错误的把中国百姓的钱借给美国、欧洲或日本人,从而导致中国百姓平白无辜的损失。如果让政府方面控制的外汇储备无限制的增长,那么政府方面就只能购买美元、欧元或日元产品,长此下去,很有可能导致中国的“金融战败”。

这并非危言耸听。中国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却只能看着最大的债务国美国的经济更上一层楼。这种与常规经济大相径庭的现象,恰恰是美国在金融战场上打败中国所致。中国过多的美元对外债权致使美国只需玩弄汇率就可以轻易减少债务负担并扼杀中国国力,将导致中国山穷水尽、走投无路。

中国外储绝大多数被政府方面持有,自然要发生这样的事情。在国外,日本和德国官方只持有部分外储,发生的几率较小。近些年,日本推动向“民间储备国”转型,日本官方储备资产只占其对外资产比重的17.6%。日本还为国内居民创建了愿意“藏汇”的外部环境,使个人、企业、银行愿意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持汇、结汇、售汇。1980年日本修改《外汇法》,规定外币存款自由化,外币借款自由化,允许自由外汇交易。

而在中国,虽然外汇储备话题已议论了10多年,但至今在制度和结构的效率无法推进和执行。为了打开局面,国内一些地方曾做过一些尝试,例如今年年初温州率先公布《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上海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两市均未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如果说中国的货币体制不进行改革,是不可能藏汇于民的,即使周小川宣称将来会更多地藏汇于民,充其量只是一张空头支票而已。真正的出路是,政府方面应从市场建设上关注藏汇于民战略的落实和推进,而非空喊口号、不见行动。即便外汇不能直接由13亿国民持有,而向企业开放外汇额度是应对全球市场变化的必然之举,让企业为自己的投资负责,而无需由政府相关部门越俎代庖。换句话说,政府方面只有通过更多地创造灵活有效的市场机制,尽快推出外汇产品,才是藏汇于民战略的根本举措。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