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3日)

很难说,编辑们将温家宝那句“房地产市场调控绝不可以有丝毫动摇。我们的目标是既要使房价回归到合理的水平,同时又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概括为《下调房价是国家坚定政策决不动摇》是不是内含私心,但至少这条在周末获得重点推荐的新闻让“蜗居”者仿佛又燃起些许期望。

但如果这个“蜗居”者是新近入市的“房奴”,心情必定冰火两重天。据媒体报道,10月以来,在上海、安徽、深圳、广州等地出现开发商降价销售楼盘现象,并迅速招致前期高价购房业主抗议,甚至打砸售楼处。相关评论分为两派,同情声援业主者认为房地产商涉嫌欺诈,但相对而言更多的发言者认为这是消费者不理性的表现,缺乏契约情神,“股票跌了难道也能退?”

批评购房业主不理性的难免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面对动辄事关中国大多数家庭核心财富的不动产,谁也不愿做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不过,在这个似乎千钧一发的破局时刻,《人民日报》正在用自己的言行为温家宝的承诺姿态助力加温。

总理表态话音甫落,人民日报11月8日即连发三文——《楼市遇冷,调控还会继续吗》、《房价拐点不能成调控拐点》、《“降价退房潮”需要理性对待》,呼吁“继续严格执行调控政策、规范市场体制机制”。第一篇文章集合京沪穗等地“坚定不移搞好房地产调控”的官方表态;第二文则向“房闹”喊话,宣布“即便因为‘情势变更’要解除合同,也只能在法院提出。降价退房甚至打砸泄愤,难说于法有据”,呼吁“无论是普通购房者、开发商还是政府,均需理性看待、合理应对房价下行可能带来的种种问题”;在强调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最后一篇则火线督军,“楼市调控的成效越明显,可能遭遇到的阻力也就越大……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调控都远未到可以放松的时候……从目前中央有关部门的表态看,中央坚持调控的决心依然十分坚定。对地方政府而言,当务之急是明确态度,顶住压力,并做好购房者的警示和风险教育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同时,把压力化作改革的动力。”

事实上,甚至早在十天之前,这份中共中央机关报就已经意识到“该出手时就出手”了,于10月28日发表《退房风波不会动摇楼市调控决心》,以上海官方“双方应根据合同约定协商解决”的口径为出发点,开篇即连声反问:“倘若房价跌了,就要找开发商赔钱;那房价涨了,开发商是不是可以找业主分红呢?住房买卖,守的是市场法则,讲的是契约精神。假如此时叫停降价,会不会让一些开发商暗自窃喜?会不会让公众对政府调控楼市的决心产生疑虑?”根据作者的说法,于此房地产宏观调控关键时期,“如果陷入降价、‘维权’、叫停的怪圈,中央的调控很可能功亏一篑,百姓的期待很可能最终落空,楼市走向很可能出现变数。”

同样基于“如果停止调控,就会功亏一篑”的主旋律,靠近中央决策层的新华社、央视、人民网等也在过去半个月里频繁发声,一方面批评“降价现象限于一线城市且集中在郊区,由此来判断楼市拐点的到来,确有夸大其实,干扰调控之嫌”,另一方面则公开欢迎“真正拐点的来临”。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