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度的區議員選舉,已於十一月六日晚十時三十分結束,七日凌晨四時公布的結果,顯示投票人數達一百二十萬零二千人,為歷屆最多;而登記選民與投票率之比為百分之四十一點四,較「賽前」預期為佳,但比二○○三年的百分之四十四點一略低。

此次區議會選舉有八百三十九名候選人(包括十七名現任立法會議員)角逐三百三十六個議席,結果顯而易見,就是民建聯大獲全勝,無論在當選比例及當選人數上,俱佔鰲頭;民主黨元老略有所失而新星頗有所得,表現不俗,總方面看,成績不算太差;新民黨選情未見突出,惟初試啼聲,總算不負支持者期望……。其他各黨派的成績乏善足陳,稱得上一敗塗地的,當然是派出六十二人參選的人民力量,只有一人當選,近乎全軍覆沒,完全得不到選民支持,連在灣仔扎下群眾基礎的麥國風,就是因為打着社民連的旗號而輸給亮起爭取民主唾棄激烈抗爭厭惡粗口爛舌的白韻琹。

其政經主張在成立初期頗受中產階級認同的公民黨,這回也很慘痛,這與其以為「佔領道德高地」使領導層中有人崖岸自高(民選政治的致命傷)不無關係;事實上,公民黨在為港珠澳大橋不符環保條例而興訟以至力爭外傭居留權上,的確突顯了特區政府行事罔顧合法程序或在鑽法律漏洞的缺失,該黨若及早提出並訴諸公論,讓輿情作裁決,當局便能就此作出調整,即使不惜逆民情一意孤行,後果亦當由其承擔;但是公民黨卻選擇於「最後關頭」採取法律行動,雖令法理彰顯、政府難堪,卻讓港府有藉口說其不顧後果、勞民傷財,亦予政敵以「公民禍港」大事攻訐,敗壞選情!

二、

有一個必須釐清或糾正的「名詞」,就是把行政長官口中「親疏有別」的親政府黨派稱為「建制派」,而其他政治上比較獨立、與政府保持距離的,則籠統歸納為泛民(不能歸類的少數是獨立人士)。如此分類,固有分化之意,且易生混淆。事實上,無論是區議會、立法會選舉,都是建制內的政治活動,是認同立法會通過、政府(包括北京)認可的官定競選制度,因此全部參與者都是建制中人。有一時期,若干激進分子聲言不參加這類被稱為不公平的政治選舉,那些政治組織及個人,才能稱之為非建制派。

如果上述的簡單陳述不致遠離現實,那麼,參加議席競逐的各黨派及獨立候選人,都是建制派!當然,建制派不等於必須「同聲同氣」,有正言有異見有高音有低音,他們的發聲都是為使建制在服務港人上臻善臻美。同鼻孔出氣會使政壇單調無生機,各自表述才足以顯示香港確是民主社會。親政府的政黨沒有獨佔建制派的專利!

三、

在競選活動白熱化階段,環觀形勢,不少政黨領袖、候選人以及政論家,都擔心投票人數不足,因此積極號召選民不應登記而不投票,泛民還為此成立臨時組織,致力鼓吹選民投票;他們這麼積極,當然有自利目的,因為經驗顯示選民投票比率高對泛民候選人有利。

這回選舉投票人數創下新高,可是,「額外」的選票似乎為民建聯囊括,在「五區公投」及「遞補機制」上各走極端的民主黨、公民黨及社民連,都佔不到便宜。這似乎清楚說明大部分香港選民對合理化的民主政治已死心。受殖民地教育薰陶的香港人,大都是有奶便是娘的現實主義者,更有甚的是,他們大部分都是現行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這意味維持現狀對他們有利;回歸十五年,北京雖然在政治上寸步不讓,但香港人仍享有高度的發財(或虧損)自由、法治基本上得以保持、言論和示威自由更大放異彩;還有,特區護照令港人有高度的旅行自由,回鄉證則讓絕大部分港人有「回家」的自由。當然,作為自由社會一份子,香港亦有種種不公平不合理有待改善改進的資本主義社會痼疾,然而,比較之下,香港絕非不可居,甚且是值得戀棧藏富之地(沒有遺產稅的地方已不多見)。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去爭取北京不願見不允許的高度民主……?!

甘心接受攀梯登月式民主的民主黨此次成績不惡,足以顯示選民對西方式民主的訴求,已不若公民黨及社民連殷切。香港人的現實、短視,甚至可說物質生活享受消磨了他們謀生賺錢以外的志氣!一句話,高近百分之四十二的投票率,與其說反映了選民民主意識提高,毋寧說為了維持經濟和社會現狀而投票。如果高投票率預示港人致力追求民主以至推動民主普選行政長官,則民建聯何以會如此風光?

沒有公民黨,香港無法站在法治的高峰;沒有社民連,香港的民主政治不會受到廣泛注意,而民間的怨氣怒火更無處宣洩。換句話說,公民黨和社民連,都不是沒有功勞於香港,不過從這回選舉看,他們已失去相當多選民的支持,這固然是公民社民的失敗,更是香港可能漸漸在自由世界中淡化褪色以至失去國際大都會光環的先兆!
四、一方面明知已無可為而又要力爭真正民主以吸引「民主派」選民;一方面明白北京鐵板一塊且不易相處而不得不虛與委蛇。民主黨已淪為悲情政黨!

在目前香港政治大氣候下,民主黨有如中了英國人所說的「莫同之叉」〔John〕Morton’s Fork;莫同是十五世紀末期坎特伯利大主教,他認為富人固有錢納稅,窮人省吃儉用、亦有錢納稅。以此為王帝老子強徵暴斂解脫),意為左右為難無法擺脫困境因此必須面對現實設法應付橫逆。民主黨已被「莫同之叉」擊中;在爭取真正民主上,民主黨左右不逢源,她已筋疲力竭,尋且已作出妥協,成為力求維持現狀的政治(及一點點經濟甜頭)既得利益者!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