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主派人士今年6月30日举行游行

香港民主派人士今年6月30日举行游行,争取香港全面普选。

泛民大败,建制派大胜,不少人认为这是香港民主的末日。

其实末日与否还言之尚早。面对建制派来势汹汹,你怎知道这不是置诸死地而后生,或是在明年立法会选举再受重挫?然而,现在不宜预测未来,而是急需痛定思痛、检讨错失。或许八九六四与零三七一的美梦让不少民主派中人陶醉经年,目下的败局正好是梦醒之时。

去年的「五区公投」功败垂成,加上「起锚」分裂泛民,今年公民党又在外佣居港权案及港珠澳环评案上遭猛烈攻击。如今多位民主派大佬堕马、人民力量造反失败、社民连更几乎被连根拔起。民主前路茫茫,有人归咎泛民不懂同仇敌忾、只顾内斗,政党本身的策略也有误。这或许是正确的。

也有泛民中人辩说,这次区选是中共开尽动员机器的结果,表明香港已经日渐赤化,这或许也是事实。选举结果反映的是港人讲现实多于民主自由,这就更加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民主派最不敢面对的是政治觉悟性不高的市民,他们对公投、票债票偿、投白票等确实所知甚少。对大部分街坊而言,争取双普选、抵抗地产霸权,重要性可能比不上蛇宴斋宴的所谓「地区工作」。如果民主派视区议会为展现政治理念的场所,很抱歉,其实那里已沦为街坊福利联谊会了。

不切实际的高估与低估

港人的所谓「公民质素」,就是收谁两件月饼或是谁争取人大释法禁止菲佣居港,就会向谁投下神圣一票的选民。你可以责怪他们愚昧无知,但他们本质就是如此。笔者甚至胆敢假设香港有特首普选,也是梁振英或范妇人之流获胜 (说不定像李光耀及普京的民选独裁者才是港人的至爱哩!)。公民党声称港人相信法治是成功基石,偏偏这种港人只是少数。大部分人不会因为你捍卫过什么而感激你,只会因为你造成一点点损害而离弃你。这很令人伤感,却是事实。

既然港人以选票表现自己不需要普选、不反对霸权、不稀罕法治、不抗拒中共,有些愤世嫉俗的人便说:就让建制派与中共港共连手,将所有港人都赶入穷巷吧,到时这些无知的人就会后悔云云。可是,持有这种想法的人也是无视现实的。香港的坚尼系数高逾0.5,社会早就不是正常的状态了,但你看到大批赤贫人士上街示威吗?如果笼屋、”劏刀”房已不人道,为何还会有棺材房?占领中环反资本主义的,难道是深水步与天水围的居民?如果说公民党太高估港人的智慧水平,这些民主愤青则 太低估香港人的承受能力了。

非蛇斋饼粽 便勇武抗争

既然人心不古,败局已成,若然香港的民主运动还要走下去的话,泛民更需要建立崭新的思维与共识,以图适应时局,重夺主导优势。

关于路线,笔者有三个观点。首先,泛民要放弃曲高和寡的洁癖政治。公民党的大状专家们「优雅地」抗争,认为市民眼睛雪亮会明辨是非,外佣案一役便证明这种姿态正好是致命伤。毕竟政治就是权力斗争,政党就是党同伐异,理念重要,手段更重要,要取得当中的平衡。道德正确但不利于争取大众支持的,放弃也是迫不得已。政党可以在宗旨上捍卫自由民主,但方法上不必嫌低级市侩,否则你不如做压力团体。如果你不介意用蛇斋饼粽笼络街坊顺道推广民主法治,你便成功了一半。

其次,洁癖的泛民仍视「民粹」如病毒,害怕制造社会恐慌,挑起排外情绪。但他们似乎未看清民粹的背面(正面),其实是「本土意识」。捍卫香港人的利益不一定就是排外,更应看重本土意识有团结内部的号召能力。假如香港有一个像台湾民进党的本土政党,打着「我系香港人」的旗号来抵制中港融合及大陆孕妇闯关,笔者将无条件支持。评论家陈云鼓吹的「香港城邦论」在坊间引起不少回响,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新论述。

第三,既然社民连与人民力量的激进路线不获普遍支持,那么就请不要对选民或议会再存寄望,败选的激进政党更不须为讨好选民而搞地区工作,甚至不须自称代表选民,仅仅代表自己便足够。全港的民主战士就从四方八面集结,重夺街头,勇武抗争,走回到未有议会前由少数精英组织的民运之路,爱跟随的人就跟着来吧。

可是,正如笔者说不要高估香港人的民主质素,你或会问:即使民运成功,双普选到来,但依然由亲共建制派把持议会,民主派仍处劣势,甚至迎来民选独裁者,怎办?这不是更恐怖的陷阱吗?

前路是康庄大道还是万丈深渊,已不由我们去猜测,因现今需要迫切面对的是眼前的困局。面对权利与自由被收紧(递补机制、网络廿三条)、亲建制的人大增,如现在还不猛然醒觉、负隅顽抗,恐怕日后连发声的机会都没有。

假使一天香港还未有如欧美国家的普及民主政制,或是中共港共就如对付艾未未与赵连海般,最终把民主派打压至残废,香港的民主运动还是不会罢休的。尼采所过:「一些人统治是由于他们愿意统治,另一些人统治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被人统治。」我就是后者,不代表谁,只代表我自己。

注:《大家谈中国》的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大家投稿,请把文章发送到:按键 tougao@bbc.co.uk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