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河北省张北县农村教师大会上指出:’有条件的地方,要把校车制度建立起来,配备最好的车辆和最好的司机,为孩子们建起安全的‘绿色通道’。‘要根治校车问题,必须把校车预算纳入中央财政或者省级财政范畴——纳入县乡财政,基本上意味着没戏。”

11月16日发生在甘肃庆阳市正宁县的校车交通事故,造成18名幼儿、2名成人罹难,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关注。

每当校车遭遇交通事故,舆论总免不了呼吁政府出钱,把校车真正打造为最安全、最牢固的校车。但对此提议也有不同声音:什么都要政府出钱,政府哪有那么多经费?

这是一个很值得进一步分析的问题,即政府该保障哪些教育投入。

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教育整体投入严重不足,这已不用赘述,到2009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仅占GDP的3.59%。二是教育投入的领域与政府应当承担的教育责任错位。总体看来,我国投入高等教育领域的比重过大,而在基础教育,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领域中投入过低。三是教育投入的主体和方式有问题。高等教育主要依靠重要财政和省级财政,基础教育主要依靠县乡财政,据有关统计,县乡财政在基础教育投入所占比例为80%左右,由于各地财政水平不同,这造成基础教育存在极大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校际差异。

根据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到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将达到4%。以GDP40万亿元计算,每年将在目前的投入基础上新增1600亿元。这1600亿元该怎么投、怎么花,就考验着我国政府发展教育的理念和职责认识。

我们认为,确保1600亿元投入新增到位,依靠中央财政是最有力的方式。同时,从政府发展教育的职责看,应该重点投向基础教育,尤其是乡村基础教育,以弥补长期以来基础教育和乡村教育投入的不足,推动教育公平。

事实上,通过中央财政保障义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在不少发达国家已有成功的经验。比如,法国中央财政承担了70%以上的义务教育经费;日本中央财政负担了全部义务教育半数以上的经费,包括教师工资、学生补助和奖励、学校基本建设费、设备设施图书经费等,此外还承担了全部的教科书经费。

近年来,我国正采取增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方式,加大中央财政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比重,其中就包括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费,由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义务教育按比例补足免除学费后的经费。数据显示,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的规模,从2000年的108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7933亿元,年均增长28.2%;2000年-2008年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累计30338亿元,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总额的43.6%。前不久,国务院再决定,中央财政每年投入160亿元,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这些都传递出积极的信息。

需要中央财政着力的地方还有不少,当下有两个问题极为突出:

其一,校车问题。这一问题一直困惑着我国学校安全,每当发生惨痛的校车事故之后,政府部门都发通知要求各地注意校车安全。去年,我国还出台了校车国标,可是国标在经费困难的现实面前很难落地。

今年8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河北省张北县农村教师大会上指出:“有条件的地方,要把校车制度建立起来,配备最好的车辆和最好的司机,为孩子们建起安全的‘绿色通道’。”要根治校车问题,必须把校车预算纳入中央财政或者省级财政范畴——纳入县乡财政,基本上意味着没戏。依据我们的测算,为中小学配备安全的校车,总需费用约600亿元,这在新增的1600亿元里,完全可以解决。

其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求学问题。目前采取的方式是“流入地为主,公办为主”的方式,由于流入地政府对此要承担投入责任,因此,大多难以维持长久的积极性,中央对此出台了奖励政策,但这起不到多少激励作用,要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求学,就需要加大义务教育的省级统筹以及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

对此,高等教育界肯定会有意见,认为新增的教育投入都被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瓜分”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怎么办?这是牵涉到高等教育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命题,就是要打破国家包办高等教育的局面,创造条件让更多民间资金进入高等教育领域。

该是重新梳理教育发展理念,改变教育投入方式的时候了。增加教育投入,加大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对基础教育的统筹力度,开放高等教育领域,这不但关系到国家的教育公平,也关系到教育的质量提升。

 

(熊丙奇,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原文链接:http://www.dfdaily.com/html/63/2011/11/18/699278.shtml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