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缺少中国援助的欧洲

(2011-12-13)

早报导读

● 姚洋

  中国究竟会不会出手拯救欧元?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今年8月曾说,中国准备在欧洲有需要的时候施予援手。但在12月初于北京举行的第五届“蓝厅论坛”上,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却持相反的论调:“中国救助欧洲的命题不成立,因为储备不是这样用的。”

  多个月来,欧洲领导人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员都希望中国能伸出援手拉欧元一把。但温家宝总理对此提出了一系列条件,包括欧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然而,欧洲的领导人并没有接受这项和其他条件,于是就有了傅莹坚持中国无法出手救助的说法。

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的重要性

  市场经济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象征性的,但它对中国来说却相当重要。欧盟委员会会员和律师正激烈讨论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否应该在2016年自动赋予中国这一地位。不管争论结果如何,好处也是有限的。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主要好处,就是能在WTO的规定下排除他国的反倾销指控。

  无论如何,这个象征却对中国意义重大。许多中国人认为,否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就是否定它过去30年来的艰难改革。最重要的,是中国希望得到一直把它视为高压政府及另一种经济模式的代表——国家资本主义而非自由市场——的发达西方经济体认同的表示。

  西方对中国的这两种看法都过于极端了。中国的体制在很多方面是很专制,在整体来看却不是简单地非黑即白。在经历了30年的转型之后,中国的经济、社会及政治体制(在某种程度上)都发生了深远的变革。

  毫无疑问,中国政府对经济的管制依然很紧。与此同时,私人企业也起飞了,目前提供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城市就业人口的三分之二。

  尽管中国已经取得了这些进展,西方却似乎对它失去了耐心。在2004年以前(当时中国不断膨胀的经常账户顺差成了国际课题),西方相信中国正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变得“同我们越来越一样”。如今,这种观点已经动摇,尤其是在中国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变得日益自信后。

接纳中国将助中国社会更开放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