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3年乡试,洪秀全又一次落第了。悲愤之下,洪秀才赋诗一首:

  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眼通西北江山外,声震东南日月边。展爪似嫌方路小,腾身何怕汉程偏。风雷鼓舞三千浪,易象飞龙定在天。

  今天有学者考证:这首诗是伪作,是太平天国成立之后,御用文人为了美化天王的代笔之作。这个结论是可信的。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其初衷,没有一丝反政府的倾向,是写不出这类反诗的。

  武侠影片《剑雨》里的情节:一个强大的江湖组织,在神秘教主的带领下,为了争夺一本武功秘笈展开血腥杀戮。教主要武功秘笈做什么?不是要练成绝世神功,不是要称霸天下,不是要拯救四分之三受苦受难的世界人民——而是因为,教主自幼入宫做了太监,而据说练成这种神功,就能使他的被割掉的小鸡鸡重新长出来。

  英明神武的气魄、远大的革命志向、伟大的天国理想都是后来强加给洪秀全的。创立“拜上帝教”,洪秀全的本意是,其一:洪秀全本人信基督教,但他要求受洗入教却被拒绝了,索性自己开宗立教;其二:吸收一些会员,招引一点会费,混口饭吃。事实上,如果洪秀全等人稍有卓识远见,太平天国的结局就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

  洪秀全等人在广东传教,效果很不好。于是转道去了广西。在广西的紫荆山区,洪的助手冯云山结识了一群贫苦的烧炭工,这些人长期在深山中劳作,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拜上帝教”的教义在这里找到了知音,贫苦的烧炭工人纷纷入教。再经他们的口口相传,“拜上帝教”的神迹不断流播,附近乡村的农民开始入教。到1847年,会众达到两千多人。这时的洪秀才,是可以称之为洪教主了。而洪教主在这个时候,仍然没有想过:有一天要变成洪天王。

  促成这一转变的,是当时的大清政府。

  广西山区的民风骠悍,不过官风更骠悍。1847年冯云山被捕。罪名是谋反。当然,如果交点钱出来的话,罪名就不成立。“拜上帝教”辛苦募集的一点会费就这样被政府搜刮去了。接着,清政府强令“拜上帝教”解散,对传教活动进行严厉打击。清政府为什么要和“拜上帝教”过不去?一个腐败政府最大的特征,就是害怕民众的团结。只要有任何一种能把民众聚集起来的东西,他们是一定要予以消灭的。 “拜上帝教” 走投无路,终于揭竿而起。

  1851年1月,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爆发。当时“拜上帝教”的会众有五六千人,约两千多人参加了起义。

  (一)

  “金田起义”之后,“拜上帝教”与官兵在桂平、象县、武宣一带几度交战,获得全胜,军威大振。3月,占领武宣东乡。这时的洪秀全、杨秀清等人,自知已经“骑虎难下”(杨秀清语),索性开国建制,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农民政权——太平天国诞生了。洪秀全自称天王,军队称太平军。同年9月,攻占永安(今广西蒙山县),在这里,洪秀全分封诸王,史称“永安封王”。

  洪秀全所封的东、西、南、北各王是什么含义呢?天王的《封五王诏》说的很明白:杨秀清封为东王,“管制东方各国”;萧朝贵为西王, “管制西方各国”;冯云山为南王, “管制南方各国” ;韦昌辉为北王,“管制北方各国”。

  今天肯定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学家,只称赞它是一场伟大的国内革命,这对洪秀全等人有所贬抑了。因为从天王的封王诏书可以看出,它旨在发动一场世界革命哪!

  此时,大清国政府军约一万五千多人已经包围了永安。城内,太平军的兵力只有不到三千人。所封的诸王中,冯云山29岁,杨秀清28岁,而翼王石达开,刚满20岁——

  本来是一场闹剧,只是当这闹剧演的大了,就成了正剧。而闹剧变正剧的最大的幕后推手,正是当时的清政府。鸦片战争的失败如果可以归咎为武器装备上的差距,那么在与太平天国的战争中,面对装备武器更差的农民军,大清的政府军同样不中用。

  1852年4月,太平军从永安突围,清朝政府军一触即溃。自此,太平军转战数省,力量如滚雪球般壮大,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隔着160年的岁月我们回看这一段历史,如果当时太平天国的主旋律是荒唐的话,那么大清国的主旋律,则是腐败。太平天国与大清国的这一场战争,我们不妨套用相声里的一个台词,称之为“荒唐战腐败”。而事实证明,腐败是不堪一击的。

  (二)

  太平军永安突围之后,洪天王带出了一支铁血的军队,还带出一整套天国政治纲领,其中包括著名的《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是:

  (一) 平均分配土地。将全国土地按年亩产的高低,分为上中下3级9等。上上田亩产为1200斤。以下各等以100斤递减,第九等以下田亩产为400斤。然后好田、次田互相搭配,按照每家人口的多少、年龄的大小进行分配。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分得一份数量相同的土地,15岁以下者减半。土地所有权归天国所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天下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二)农副业的生产和产品分配原则。《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每25家为一社会组织的基层单位,称作“两”,管理农民进行生产。“力农者有赏,惰农者有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凡二十五家中,陶冶木石等匠,俱用伍长及伍率为之,农隙治事”。每年收获后,“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皆“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凡鳏寡孤独废疾者,亦由国库供养。力图借此防止贫富两极分化,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三)建立兵农合一的军政制度。《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每户需出一人为兵,每5人为一伍,设伍长一人;5个伍为一两,设两司马一人;4个两为一卒,设卒长一人;5个卒为一旅,设旅帅一人;5个旅为一师,设师帅一人;5个师为一军,设军帅一人。“通军人数,共13 156人。”这些伍卒,亦农亦兵,“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耕田奉上”。

  另外,《天朝田亩制度》还对司法、职官、文教等方面问题作了具体的规定。

  同时,天国号召:“男呼兄弟,女呼姊妹,不别尊卑,不分贵贱”。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样的理想社会,让我们在百多年后看来仍旧热血沸腾。它在当时的太平天国内部会激起怎样的狂热信仰,是不难想象的。

  今天有人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水平最高的农民运动。这个结论是有一定道理的。太平天国运动的水平不是“最高”,但也已经是“相当的高”了。它不但有了运动的理念,还把这理念纲领化、制度化。这就无疑是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天朝田亩制度》的制定者,南王冯云山,广西山区的一名小学教师。

  然而,《天朝田亩制度》是存在着漏洞的。一个制度越是理想化,它的漏洞就越是明显。《天朝田亩制度》最大的漏洞是,把“国有制”等同于“公有制”,而“国”是谁的呢?是天王的。从后来形势的发展来看,太平天国就是用最纯粹的公有制理想,造就了最严重的权力私欲。

  太平军永安突围之后,转战数省,先后攻克全州、彬州、汉阳,翌年攻克武昌,然后顺长江东下,一路势如破竹,三月,攻克南京。这时的太平天国,兵力已经达到50多万,战船千艘,到达了它的鼎盛时期。

  (三)

  太平天国是一场农民革命运动,但是它从始至终,却沾惹着宗教运动的某些特质。而洪秀全所创立的这个宗教,更近似于民间迷信活动的神坛、道场,这就使太平天国的主旋律,不可避免的陷入荒唐境地。

  今天人们说起太平军的“杀妖”,往往只想到的是杀“清妖”。事实上,太平军所谓的妖,不但满人是妖,而且商人是妖,读书人是妖,到后来,“凡掳之人,每视其人之手,如掌心红润,十指无重茧者,恒指为妖,或一见即杀,或问答后杀,或不胜刑掠自称为妖杀,或竞捶楚以死”——凡是细皮白肉的就是妖。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之初,把家中供奉发孔子牌位撤掉,代之以上帝的牌位。洪秀全做了天王之后,下令捣毁孔庙和其他神庙,并下严令禁书焚书。

  有人用一首打油诗记录当时禁书的盛况:

  “搜得藏书论担挑,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以水浇。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书苟满家法必犯,昔用撑肠今破胆。”

  后世的史家有认为:焚书禁书的旨令出自杨秀清等人,因为杨、萧等人是文盲。事实上,一个半瓶子醋的读书人做了领袖,更容易仇视文化和文明。这样的指令,更有可能是洪的授意。

  荒唐总是不可避免的走向暴力与血腥。太平天国的暴虐,更是威胁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和文明,这为它的最终失败埋下了伏笔。

  1853年,就在天国运动如火如荼之时,在湖南的一间僻静的书房里,有两个人做了一番彻夜长谈。最终,他们在太平天国与清政府之间。选择了后者。这两个人的名字是:胡林翼,曾国藩。

  试想,如果当时的曾、左、李、胡这样一群干才若是追随了太平天国,大清王朝可以提前50年宣布退休了。

  (四)

  定都南京,是太平天国的一个全盛日,也是一个转折点。

  太平天国占领南京之后,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西征,派兵战据安庆、九江、芜湖以及镇江和扬州,获得一个稳固的战略防线。二是北伐——这是一个最明智的选择。这时清朝在中原的兵力极为薄弱,如果太平军挥师北伐,爱心觉罗皇族只有到关外放羊。可惜的是,太平天国只派出了区区两千人的部队,由林凤祥、李开芳率领北伐。就是这两千人的队伍,一路打到天津,已经发展成为两万多人的大军,“京畿振动”。但终因孤军深入,补给不力而覆灭。

  今天我们来看太平天国运动,可以说,它是在最恰当的时机,由一群最不恰当的人,以最不恰当的方式,发动的一场荒唐的运动。只要太平天国的领袖们稍具远见,太平天国就成功了。

  洪秀全等天国领袖进了南京,立刻被这六朝古都,金粉繁华之地迷得晕头转向,再也迈不开步了。他们开始修建比咸丰帝更豪华的皇宫,比爱新觉罗皇族更奢华的王宫,在南京城里大肆选妃纳妾,开始过起富贵生活了。革命的理想由群众去追求,革命的果实,领袖先要享用了。但,这还不是最致命的。

  如果洪、杨等人安心扎在金银脂粉堆里做他们的富贵安乐王,太平天国也不一定会失败,至少不会失败的那么快。

  太平天国定都之后,天国领袖们迎来了一个更大的诱惑:权力。极端化的理想铸造了极端的权力,而这极端的权力诱惑,是一个常人所难以抗拒的。

  中国历史上,伟大领袖与非伟大领袖的区别在哪里?

  伟大领袖总是在政权巩固之后才屠杀战友和功臣,譬如刘邦,譬如朱元璋。非伟大领袖在政权巩固之前就屠杀战友和功臣,譬如李自成;譬如,

  洪秀全。

  1856年,天京事变,洪秀全假手韦昌辉杀了杨秀清,同时杀死杨的部属两万多人。然后杀韦昌辉和秦日纲,逼走石达开。至此,洪的开国亲密战友已尽数除去,只剩下洪秀全一人唱独角戏。太平天国未能摆脱极圈制度千古不变的权力游戏法则,只不过,这一时刻来得早了一点。

  (五)

  权力舞台上的争斗结束,独角戏已经拉开大幕,这回可以进行正常的建设了吧。

  不忙。在极权体制走上正常的建设轨道之前,有一项任务是一定要先完成的。这任务叫做:腐败。

  回顾太平天国运动的这一段历史,总的感觉是,运动发展的太快、太顺利了。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只用了两年多时间,就获得了对清政府压倒性的优势。快的另一面是,许多本该胜利之后才出现的问题,都已经提前出现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告诉我们:发展太快不一定是好事。

  本来,天京事变之后,虽然太平天国赖以成长的一个神话破灭了,但并不能因此葬送天国的基业。神话破灭了,那就开始经营人话。事实上,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天国采纳陈玉成等人的建议,进行了一系列从理想主义到实用主义的政治变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李秀成攻克苏州、杭州,大大解决了太平天国的财政困局。这两地是大清国当时的纺织工业基地,此消彼长,形势一度对太平天国非常有利。虽然在军事上依然被动,但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少义士豪杰,满清政府也为自己制造了足够多的叛逆力量,只要天国依照一个健康的模式走下去,仍然是大有可为的。

  关键时刻,洪秀全又一次向历史展示了非伟大领袖的特质。这个太平天国的缔造者,在政治、军事、文化上的才能都很差,但是搞权术、搞腐败却是有一套的。洪秀全独揽大权后,大肆在自己的亲族中封王。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时,先后分封的王竟达2700多个。

  我们不妨计算一下:如果养一个王每年需用四千两白银,那么光是养活这些“王”,就需要上千万两白银的财政支出。需知,当时整个大清国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过600万两白银。

  在这样的封王背景下,天国的官场迅速走向混乱。官员的任命提拔,据洪仁玕回忆:“动以升迁为荣,几若一岁九迁而犹缓,一月三迁而犹未足”。而天国的高级官员究竟有多少呢?答:无法统计!

  太平天国用短短十几年时间,走完了清政府200多年的腐败之路,并且,后来居上。于是,19世纪中叶的这一场“荒唐战腐败”的闹剧,演变成“(荒唐+腐败)战腐败”。胜利的太平,终于偏向了清政府一边。

  (六)

  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并很快的进入了权力中枢。应该说,到这时,太平天国才拥有了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

  在太平天国的历史上,洪仁玕是值得大书一笔的。他是中国最早主张维新变法的思想者,比康有为等人早了40多年。他的《资政新篇》一书,提出了民主、法制和工业化建设的一系列构想。只是,正如康梁等人的变法不可能在昏暗的慈禧朝廷里推行,洪仁玕的改革构想也不可能在同样昏暗的洪氏小朝廷成功。

  洪仁玕的改革没有获得成果,但他却做了另外一件事,一件很坏的事——主持编撰天国历史。

  中国历朝历代的史书编撰,都难免会有一些粉饰逢迎。但就基本的历史事件来说,大多还是可信的。但是,当天国的革命史由革命者自己来编写的时候,却发挥了超乎想象的创造力和自由精神。以至于这段并不遥远的历史,却引起了后世史家延棉不断的争执和争论。我们前文提到的“天王诗”,就极有可能是洪仁玕的大作。

  1864年10月,洪仁玕与洪天王的儿子——幼天王在江西被俘,慷慨就义。太平天国不缺少慷慨赴义的勇士,不缺少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只是,当英雄的鲜血最终涂抹出一幕闹剧的时候,尤显悲怆。

  洪仁玕的诗写的不错。他的一首七律,颇见功底:

  志在攘夷愿未酬,七旬苗格德难侔;

  足跟踏破山云路,眼底空悬海月秋。

  意马不辞天地阔,心猿常与古今愁;

  世间谁是英雄辈,徒使企予叹白头。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