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带有裂痕的中国盘子,恰如你我餐桌上的那一个。

2011年,足球不再重要,房子不再重要,盘子中的粮食和蔬菜最重要。

这一年,镉米、地沟油、瘦肉精……我们的食品安全阵地不断报警;这一年,严打、入刑,已近陌生的词汇,频频现身于食品领域;这一年,吃好俨然成了一项福利,公司、政府或高调、或低调,四处择地种菜。

2011,这是一个食品安全元年——“还能吃什么?”俨然已成国问。

为了这个国问,我们去直接对视食品安全决策层的态度,也倾听来自监管第一线的声音;我们直面最令人愤懑的食品安全事件,也寻找公众怀疑乃至恐慌的来源;我们留心到城市里的餐桌自救行动,也不忽视被误视为安全天堂的农村;当然,我们没忘记来自异国的治理经验,由乱到治,他们的历史也是本教科书。

我们发现,2011,更是一个食品安全裂痕的元年。

当一位诗人说出“我只信任虫子”,专家却在感叹,公众常识不够,未免太杞人忧天;当政府说出“地沟油犯罪一日不绝,公安机关决不收兵”,公众却并不领情,正如标准越修改,争议越蔓延;公众迫切需要一个彻底扭转食品安全形势的时间表,政府却试图说明白,这是即便发达国家也要经历的历史阶段,彻底扭转确实需要过程,需要时间。

面对食品安全,我们不免说,标准不接轨,执行不到位,政策不完善,但是对形势的判断,对行动的认知,对未来的预期,如果不修补裂痕,达成共识,如何能形成合力,真正去追求改观?

2011,我们如此渴望,能有一片净土让吃变成一件不需要太花心思的事情。而要实现渴望,弥补裂痕,必须有共识在先。从今天起,让我们尽力真正理性、淡定地关心粮食和蔬菜。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