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又一轮大潮来了,舆论再次唱起了赞歌。

11月17日,“北京新闻发布厅”在新浪微博上线,集聚了21个北京市政府部门和6个部门政府发言人,看上去颇为热闹。随后,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也来了。11月28日,“上海发布”在新浪、腾讯、东方网、新民网同时上线。

政府部门大举登陆微博,诸如“开启微博问政新思路”之类的评论不绝于耳。有评论说,政务微博的热潮意味着“利用先进技术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开辟出官民互动的社会化管理道路”。

开个微博账号,就能探索出社会管理的新路?未免乐观得有些离谱了。对于政府而言,开微博仅仅意味着安排一个新闻办的工作人员按照严格的尺度、指令发发消息而已。可以卖萌装嗲,可以“亲”“亲”叫个没完,可以说说菜价,但除此之外不必有太多期待。它或许能为相关部门的领导在总结工作时填上自我吹捧的一笔,但对政府的运转模式不会有丝毫改变。

所以,有研究指出的“当前政务微博群体中80%患上了‘痴呆症’,既‘盲’又‘聋’,自言自语”也是注定的。

不过,诸如政务微博疏于打理、或使用不当之类的新闻,也算不得什么大问题。在政务微博的热潮背后,有一个重要问题很少被人提起,或许也很少被人留意:当政府拥抱微博的时候,除了带来某种虚无缥缈的“微博问政”可能性之外,是不是也带来了某种危险?

想想看:政府为什么能够与互联网企业越走越近?因为他们在进行着利益交换。对于新浪、腾讯这样的互联网企业来说,政务微博不仅可以带来流量和商业利益,更能帮助他们抵御政治风险;而对于政府来说,开设政务微博不仅可以显示亲民形象,更可以成为掌控互联网的一种渠道。

想想看:为什么北京市政府选择了新浪微博,而不是腾讯、搜狐、网易?为什么上海市政府选择了新浪、腾讯、东方、新民四家,而没有选择其他?仅仅是因为新浪和腾讯的人气最旺吗?显然,这要依赖新浪和腾讯在政府关系上的成功。

我当然不知道在政务微博的开设背后都发生了什么,不知道新浪和腾讯是否向政府作出了某些承诺以换取政府前来开设微博账号,但那里显然有充足的想象空间。在政务微博的开设上,资本与权力取得了双赢,自以为是或别有用心的评论者依靠大唱赞歌或进行一些不痛不痒的批评赚到了稿费,而互联网的公共言论空间则受到了威胁。

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旗帜下,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举办了“互联网站和互联网企业负责人研讨班”,王建宙、杨元庆、曹国伟、张朝阳、丁磊、李彦宏、马云等39家企业的大佬悉数到齐,他们排排坐,听讲话,认真做笔记,并纷纷表示:要自觉维护网上良好信息传播秩序、营造健康向上网络环境。

这一幕,是今日中国互联网的最真实写照。

关于作者

方可成, 南方周末, 记者,专栏作者
理解和谈论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
您可能也喜欢:


微博官方辟谣的界限在哪里?


南方工作手记(13)辟谣的权利与权力


谣言与人心


你愿意为博客付费吗?

无觅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