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打中国牌赢得西方的支持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周三已经抵达缅甸,这是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国务卿首次出访缅甸。《解放报》肯定这次访问的历史性意义,针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政府对缅甸政府改革诚意的怀疑发表分析文章,指出,尽管美国政府的和解政策更应当解读为与中国争抢势力范围的举措,但政策的目的仍然是鼓励改革。西方国家对缅甸现政府的改革诚意普遍抱持怀疑。文章引述一名知名缅甸问题专家,形容政府推出的改革措施只是表面文章,政权虽然允许反对党,允许工会、允许媒体表达意见,但是,这些表达如果走得太远,很快就会有镇压。一名法国外交官解释说,阿拉伯之春运动加速了改革的步伐。军政权的解散伴随着向往开放的年轻一代领导人的出现。而那些此前在私有化进程中受益的政权盟友因为受到国际制裁,因此也希望开放。另外,缅甸也希望走出对北京的依赖,因为这个邻邦盟友不仅强大,而且贪婪。这就是为什么缅甸政府在九月份暂停了与中国合作的、引起争议的密松电站项目。电站项目在2015年以前不会恢复启动,而这期间,缅甸的民主春天可能就已经破茧而出。

《费加罗报》也报道了美国国务卿对缅甸展开的历史性访问。但认为,吴登盛政权并不是被一种难以克制的民主欲望所征服.文章引述一名缅甸问题专家指出,政权之所以走上了一条比较可以让人接受的道路,只是为了维持生存。一名目前流亡美国的前缅甸军队情报官员向《费加罗报》记者表示,中国影响日益增强令缅甸军队十分懊恼,因为他们没有忘记他们曾与得到中国支持的缅甸共产党交战,他们很多同伴被中国军队杀害。一名缅甸问题专家就此指出,吴登盛奇妙地利用中国牌,赢得了西方的支持。减少对北京的依赖的努力,帮助他化解了军队中的矛盾。另一方面,美国担心缅甸变成中国的一个省,希望能在东南亚巩固影响。文章认为,缅甸摆脱流氓国家的形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自1988年军政权血腥镇压了学生的游行示威活动之后,美国一直是对军政权政策最严厉的国家。美国也知道,军政权很少遵守改革承诺。

中美亚太争夺影响,美国暂告胜利

《费加罗报》周四也针对中美两国近期在亚太地区争夺影响的动作发表该报驻京记者文章。文章以“中美剑拔弩张”为题,认为美国在与中国争夺地区影响的战斗中赢得了一次胜利。文章指出,周三,中国国防部十分罕见地公开批评美国向澳大利亚增派两千五百人军队的决定,认为这是冷战思维。中国官方媒体《环球时报》周三也发出警告,称中国不会听任其利益被践踏。但华盛顿已经争得了包括越南在内的大部分东南亚国家的支持。文章写道,在这场影响争夺战中,无论是香港还是中国内地的专家都认为美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不过上海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沈丁立向路透社表示,这次中国输了,但十年后,输的将是美国。《费加罗报》文章引述专家意见认为,除了情绪激动的讲话外,估计北京不会匆忙对此做出回应,以免更加给人以受挫的感觉,同时也是因为中国也进入“选举”年,将在2012年更换领导人,因此不希望出现国际环境的大动荡。但北京大学教授朱逢认为,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外交政策上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另外,也有人认为中美两国的战略交锋是为了博取各自国内的民意,双方避免了最坏的结局,美国国会通过人民币问题法案后发生严重贸易战的局面没有出现。

中国调整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

另外,法国媒体也注意到中国政府周三调整货币政策的举措。财经报刊《回声报》和《费加罗报》均发表文章,认为,这显示此前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暂告一段落,推动经济增长重新成为优先任务。一名专家向《回声报》表示,中央银行的立场面对政治局的立场占了上风,认为虽然有通货膨胀,但流动性已经十分紧张,必须采取措施的观点得到认可。《费加罗报》驻京记者写道,两害相权取其轻。面对通货膨胀和增长减缓两大风险,北京方面认为后者的问题更严重。香港渣打银行一名分析师指出,北京方面当然会说这只是一次微小调整,中国仍然坚持谨慎的货币政策,但是,这是一次重要的转折,传达出的信息十分明确,那就是中央银行准备调整货币政策。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