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主页 更新时间 2011年 12月 30日 星期五 01:57 PM 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聚合新闻

 2011年 12月 30日

专家提醒:中国经济增长将放缓

记者: 何宗安 | 北京

图片来源: AP
2011年12月14号北京一名男子骑车送比萨饼

在即将进入2012年之际,中国经济学家警告说,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可能会低于今年9%的预期。专家说,政府也应让民众准备好应对进一步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胡锦涛:平稳中国对世界经济有利*

过去几年全球经济哀鸿遍野,中国经济却一支独秀。

在最近召开的庆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年的活动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强调,一个强劲的中国经济对世界是有好处的。

胡锦涛说:“我们多次郑重宣誓,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致力于促进世界共同发展,面向未来,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自理的参与者。我们坚信,一个改革开放的中国,一个繁荣发展的中国,一个和谐稳定的中国,必将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俞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期即将结束*

30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以10%左右的年增长率迅猛发展。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高级宏观经济学家俞斌说,有迹象显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期即将结束。

俞斌说:“我们预计明年中国的经济增长还会进一步下降,大概会回落到8.5%左右。”

俞斌说,中国经济发展放缓有多种原因,但其中主要的是因为中国政府正在努力控制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通货膨胀。

俞斌说:“有人认为是一种短期的周期性波动,的确,美欧债务危机对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样也对中国带来了负面影响,再加上今年以来,我们为了控制通胀,采取了紧缩型货币政策,也对短期经济增长产生了影响。”

俞斌说,以消费者价格指数为衡量标准,中国今年的通膨率大约为4%。 他说,这也是明年通胀控制的目标,但他同时提醒中国民众必须“加大对通货膨胀的容忍度”。

*刘丽刚:必须加大民生投资、继续反腐*

澳新银行的刘丽刚预计,中国经济2012年的增长率会略有升高:“我们认为中国明年的经济增长率可以达到9%.”

刘丽刚说,由于外国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减少,中国必须更多地倚赖提升国内消费和投资来刺激内需增长。

刘丽刚说:“我们已经看到中国在公路和铁路方面的大量投资,但在关乎民生的领域里投资不足,例如对医院和教育等领域的投资却很少。我认为政府可能会通过行政手段来增加民生领域的投资,以维护社会的全面稳定。”

刘丽刚还指出2012年可能为中国带来麻烦的另一个基层政府存在的问题。

刘丽刚说:“我觉得,如果说有任何挑战的话,中国政府必须继续用行政手段打击基层政府的腐败现象,这样才能解决社会稳定、民众不满的问题。”

中国体制内经济学家俞斌说,北京已经意识到有必要加大在13亿民众的民生问题上的投资。他说,这就是为什么即将在2012年实施的第12个五年经济计划把改善民生作为其核心任务之一。

相关文章


  • 官方学者: 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后期

    中国经济在连续高速增长30多年后,现在速度开始放缓。有官方学者判断,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速增长的后期。不过,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增长不会大幅回落。今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是9.1%……

提交评论

* 必须填写

名字 (任意)
国家 (任意)
发送人留言 字数限制在500*

提交
提交对本文发表的评论表示您同意以下条款: 如果评论中出现与所评论文章无关的内容,或者评论中出现中伤、诽谤或粗俗词语,美国之音保留不发表您的评论的权利。由于篇幅或时间等限制,不是所有提交的评论都会被发表。 提交本评论表示您授权美国之音可以在任何美国之音媒体上使用您的评论 免责声明

最新视频

To view this site, you need to have Flash Player 9.0.115 or later installed. Click here to get the latest Flash player.

新闻快讯 更多»
 

2012年纪念年历(PDF版下载)

中文博客
加载…

节目表与点播 »
节目预告 »
现场广播 »
现场电视 »
下载广播电视节目 »

美国之音中文部推出iPhone和Android中文新闻应用程序: 通过易于操作的界面,您可以随意转换简繁中文界面……

听众热线电话
在中国大陆请直接拨400-120-0551,在台湾请拨00801-148-940。
我们期待您的来电。

VOA中文手机网

简体版地址: Jianti
繁体版地址: Fanti

上网办法 »

登陆美国之音网站还可以通过下列路径,请您试试看:wangzhi3.info

RSSリーダーで読むために変換しています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