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铺天盖地地宣传“北京精神”。从外地回京,机场开始,一路上满眼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处处躲不开“北京精神”。但是,当机场大巴从三元桥到四通桥,两个小时还没蹭到时,对于车内的乘客来说,“北京精神”早已不见了,满车都变成了“北京神经”。

几十年一贯制,我们是大话多,口号多,旗帜多。北京精神的提出,是否又多了一句大话,多了一个口号,多了一面旗帜?对于一个人们只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来评价一切的时代,“北京精神”的提出,意义价值何在? 

姑且正面地讨论一下“北京精神”:

先说“爱国”,北京精神是爱国,上海精神肯定也不会是卖国,爱国肯定不仅是北京精神。仅就爱国来分析,什么叫爱国?是不是拍马屁,粉饰太平就是爱国?是不是天天唱《歌唱祖国》就是爱国?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是不是爱党就是爱国?针砭时弊是不是爱国?抨击社会黑暗、暴露国家问题是不是爱国?发表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不同见解是不是爱国?

次说“创新”。怎样才能创新?一个思想定于一尊的体制能否有创新?一个不允许民间办报、办杂志、办出版社的国度能否有创新?一个杜塞言路、动辄封杀、“劫持”的舆论环境是否有创新?一个唱歌都讲颜色,滥用国家资源组织公民“人人学、人人会、人人唱”所谓“红歌”,否则就是“立场”有问题的文化专制下能否有创新?

再说“包容”。包容什么?自由民主精神应不应该包容?民间结社应不应该包容?宪法规定的权力应不应该包容?

最后说厚德。一个底线伦理被击穿的社会,如何厚德?官员不讲官德是不是厚德面临的最大问题?红色家族巧取豪夺是不是最应该谴责的缺德行为 ? 贪腐横行,特权泛滥,是不是我们这个政府最薄德、最缺德、最失德的体现,一句话,最应该厚德的是不是我们的各级官吏?

明乎此,“北京精神”就首先不应该是对北京市民的号召、要求和命令,而首先应该是各级官吏反省自己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