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买家开出了一张巨额原油轮订单,这让人们纷纷猜测中国将出手大规模采购大型油轮。

这类订单将提振中国造船业的就业,但会加重本已困难重重的航运市场的运力过剩现象。

中国熔盛重工(China Rongsheng Heavy Industries)昨日宣布,接到10艘“苏伊士油轮(Suezmax)”的订单,2013年至2014年间交付,除此之外买方还可以选择再订10艘同型油轮。苏伊士油轮是全球第二大常用尺寸的油轮,可运载100万桶石油。熔盛重工是按订单规模计算中国最大的私人控股造船商。

上述订单来自Global Union Shipping,人们并不清楚这家公司归谁所有,但市场传言称该公司与一家中国国有航运公司有关联。苏伊士油轮新船价格为6000万至7500万美元,因此,如果可选择建造的那10艘也落实,那么上述订单的总金额很可能高达15亿美元。

熔盛重工总裁陈强对集团能在他所谓的“不利”市场情况下斩获这一订单感到高兴。今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船只供过于求使得油轮收益降至运营成本之下,特别是较大型油轮。

陈强表示:“这一巨额订单显然证明了集团实现持续稳步增长的能力。”

中国以外的观察人士认为,这一订单表明,中国国有航运企业准备下巨额订单订购新油轮,另外还可能订购运输铁矿石等干散货大宗商品的货轮。

很多分析师称,这些船只的交付或许会使目前艰难的市场环境延长数年。

全球最大的航运银行之一——挪威DNB的航运主管哈拉尔•赛克-汉森(Harald Serck-Hanssen)表示,他原本预测,这些企业将订购至多80艘可运载200万桶原油的超大型原油轮。他表示:“事实表明,他们也在订购苏伊士油轮。这让形势变得更为严峻。”

资深航运金融家保罗•斯莱特(Paul Slater)表示,这一订单“完全是不负责任和毫无必要的”。长期以来,斯莱特一直警告称,中国可能建造过多的船只,对航运市场造成冲击。

他表示,如果中国希望控制原材料运输成本,中国企业可在今天的市场上以低廉的租费签订长达10年的长期租船协议,根本无需订购新船。

但他接着说,中国地方政府的政策可能不同于中央政府。

上月,中国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承诺,控制中国造船厂的船只交付,以缓解运能过剩的局面。但熔盛重工接到的新订单会令这一局面恶化。

译者/梁艳裳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